簡體版 繁體版 番外我的妖魔鬼怪論

番外我的妖魔鬼怪論


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 深度索愛:腹黑總裁的心尖寵兒 王爺別鬧:沖喜萌妃 重生之民國繡女 囂張寶寶:總裁爹地不好惹 極品學院:風流戰神 大神甩不掉 有山有水有點田 封靈師傳奇:宿舍有鬼2惡靈遊戲 如果愛存在

番外我的妖魔鬼怪論

番外 我的妖魔鬼怪論

農曆四月初八,佛信徒都知道今天是釋迦牟尼祖師(佛教開山祖師)的誕辰,今天靈山普濟寺有大型教法活動。從四月初一山廟開始,就有佛信徒陸續上山了。我答應寺裡的管事師傅,初一去寺裡幫忙,初一公司有事,沒有去成。我又想初八去,提前好幾天就計劃好了,又因為有事,又沒去成。

在此向佛祖謝罪,阿彌陀佛,我沒想棄諾於人,卻一不小心打了誆語。

―――――――――――――――――――――――――――――――

心中有佛的人不會拘泥於形式,上不上山,燒多少香都是物外之事。娑婆世界,五濁世間,能從善如流,心如止水,就是佛在心中,我又成了為自己開託了。

藉此向同道中人,向每個心存善良的人(不管你信奉什麼教)致敬吧!

什麼是妖?單單就問這一個字,留給人們的想象空間就太大了。我這裡所說的妖就是活的年齡太大的、超出自然規律的某些物種中的某些個體。按我們老家的說法,就是有些物種(以動、植物居多,當然《西遊記》裡有白骨精,《封神榜》裡有琵琶精。)活有歲數大了,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變得有了靈性。和人類相處久了,他們學著人,變得聰明,有了人的聰明,又有自己的道行。一般最常見的就是:狐狸、黃鼬、蛇、兔子、刺猥、烏龜這幾類易修成形,還有槐、柳、榆樹和花草,這些在古書《抱朴子》裡有記載。

怪在此意義同妖很接近,不過有些怪不是這樣成形的,有的來自天上,這種說法,肯定是受了《西遊記》的影響,如書面的黃袍怪、黃風怪之類的。

看別人的靈異小說,裡面曾講到過“請師傅”的故事,其實那些師傅就是一些精怪,這在我們老家那邊也有幾個。這些妖怪成形以後,想更深一層修煉,收徒弟是一條捷徑,他們借徒弟給人們看病消災,廣積功德,受人香火,符合天道和人道。我們那邊說“請師傅”不是誰想請師傅就來,師傅收徒弟也要講緣分,也要看八字是不是相合,五行是不是相生,當然還要看徒弟的品性心地。

距離靈山不遠的地方就有這麼一個人,每天到她那裡求消災治病的人絡驛不絕,我去過幾次。我常問她:你怎麼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病呢?她說:是師傅說的,師傅在她的耳邊告訴她這人是怎麼回事。我常想,她請的這個師傅不錯。

在老家裡聽說過這樣的一些故事,在這裡就不細講了,這也算是我的功德吧!

在老家聽我們那的老人們說:日本鬼子大掃蕩的時候,殺到了我們鄰村。他們村口有一顆老榆樹,活著的人都不知道它是哪一年種的,很粗很高大。就在鬼子要進村燒殺的那天,也不知道那顆老榆樹怎麼就跑到了路的中間,擋住了小鬼子的去路。鬼子頭一怒之下,就讓手下砍掉這顆老榆樹。小鬼子一斧子下去,就看見那樹上身流出了鮮血,幾斧子下去,血流了一地,就象人的血一樣。小鬼子嚇壞了,趕緊跑掉了,這個村那一次躲過了掃蕩,人們都來拜這顆樹。後來這顆樹就不知道去哪了,肯定不是有人把它砍了,好象一夜之間就沒了。現在想想,肯定是這顆樹救了人,積了功德,得道成仙,飛昇了,當然這可能也是人們的美好願望。(這裡用這個‘顆’表示尊敬。)

至於說魔,不光指非人類,人類中也有,那就是一些逆天而行,罪大惡極之輩。為一已私利,犧牲幾個人且不論,血流成河,屍骨成山,他們都在所不惜,他們是人,但沒有人性,是妖,他們有逆天道。在我的小說裡,魔幾乎沒有,沒有人或其它物種喜歡他們,他們在三界(我這裡說的三界引神話故事,指人、神、鬼三界,不同於佛教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就象過街的老鼠。

至於說鬼,我們都不陌生,簡單的說,就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死後,就變成了鬼。其實人們說到鬼,並不是單單的迷信,有些也是人類的美好願望。就象蒲松齡老先生那樣,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仕途失意,有時候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難維持,生前無法做到的事,死後或許就能做到。他想象出一些鬼神來達成自己的心願,其實就是想用一種手段改變自己的現狀,雖然這種改變只在他的心裡。

鬼也有好壞良善之分,正常途徑下,人死後,歸地府,等待輪迴。一些鬼或是因為死時相沖,或是因為生前心願未了,或是因為死法不當,或是因為有很大怨氣,不想或是不能歸於地府。他們在人間找了一個逢隙,或因流戀,或想報仇,久而久之,生了壞心,逆天而行的,也就成了魔,我們通常叫他們魔鬼,或說是怨魂、凶魂之類。

我的小說裡好鬼、惡鬼、怨魂、凶魂都有。

寫到這裡,我想我們再說起妖魔鬼怪來就不只是畏懼了,應該有些敬畏吧!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裡的三途也稱三道,指惡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他們都是佛祖教化渡濟的物件。做為信佛的人,也應該有此胸懷,做人不易,做妖魔鬼怪更不易。佛或仙在渡化他們的時候,常給他們搭建一個福地,這也是機緣。

這些只代表我本人的一些觀點,也是做為寫這部小說的一個大前提。“娑婆世界、五濁世間,萬物眾生皆苦,”能認識到這一點,在人與人、人與其它物種相處的時候,就能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多一份尊敬、多一點忍耐、多一些憐憫、多一些關愛之心。

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眾生雖在娑婆苦海歷劫,如果能用自己的寬容、博愛、堅忍、上進為自己搭建一個福地!我們的心劫會少一些,世間和平會多一些。

修行者都會為自己建福地,對於五福太大,三福最好。人活一世,也可說以說是一世修行,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會有自己的福地對於我們一福足矣!

在此僅以“寬容、博愛、堅忍、上進”八字,做為真言,希望能律已益人。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