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回 平定後秦(二)
女皇重生一玩轉職場 一紙當婚,前夫入戲別太深 妖孽王爺拖上船 惡女狂妃,強娶妖孽王爺 末世重生之呵呵 大喪 英雄聯盟之驚天戰神 重生之足球家族 9年暗戀:腹黑男神寵溺愛 極品天王在都市
第589回 平定後秦(二)
第589回 平定後秦(二)
第二路軍為冀州刺史王仲德,以水軍從鉅野入黃河,攻取滑臺,都督前鋒諸軍。
王仲德除了都督諸軍外,還有兩個重要職責,一個是拿下滑臺。滑臺即現在的河南滑縣,它北臨黃河,附近有白馬津、延津等渡河重地。這是是渡過黃河,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
另一個職責為劉裕的主力部隊掃清障礙。
當時魏人國內對劉裕伐秦如何應對,爭論不休,不能拿出一個統一的意見。所以在劉裕伐秦初始,魏國與劉裕算是保持了相對的平衡。
第三路大軍為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籓向陽城(河南登封縣)進軍。
朱、胡兩軍為王、檀前鋒軍的側援,隨時策應前鋒軍隊,以防意外。向陽城有洛陽東南關隘轘轅關,也是自東南方進入洛陽的必經之地。劉裕打算將洛陽的屏障一一拔除。
第四路大軍為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自汴水,攻倉垣,出石門(滎陽縣北)入黃河,為前鋒後援。
倉垣為開封前身,南臨汴水,同樣是黃河中游的水陸要道,也是沈林子西進的必經之路。
沈林子在攻打洛陽之前為前鋒後援,防止前鋒軍被切斷歸路,其最終軍事目的也是為了攻下洛陽。等前軍拿下洛陽之後,沈林子便隨檀道濟一起向西進軍。沈林子入汴水後,襄邑人董神虎聚眾千餘人來降,沈林子與董神虎一起進攻倉垣,共同克之。
第五路大軍為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領三千兵馬開赴武關,武關是荊楚進入關中的要道。
劉裕派遣這一路軍的目的是疑兵之計,為了壓制關中秦軍,並未參與洛陽之戰。事實是,卻不料這一路卻成了奇兵,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第六路大軍是劉裕率領一部分精銳和葉家軍,從淮泗進入彭城,然後從鉅野入黃河,逆流西上洛陽。
待前鋒南、北攻破洛陽後,劉裕便率主力沿水向西,會師洛陽,然後大軍西進一舉破秦。
這是劉裕的總體戰略,意思是前鋒攻城拔寨,王仲德保障水路暢通,給劉裕主力提供安全的行軍路線,別的少數軍隊算是疑兵掩護大軍意圖。儘管劉裕的總體戰略十分詳盡、睿智,但是戰爭變數無處不在,料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想不到的變數有三:
第一是洛陽的秦軍直接投降了。
洛陽守軍怎麼會投降呢?原來王鎮惡、檀道濟的軍隊攻打虎牢的時候,秦國正派人去支援洛陽。不過當時秦國正在到處打仗,能派出的軍隊不多,僅有越騎校尉閻生率領的三千騎兵,和武衛將軍姚益男的一萬步卒。
而當時防守洛陽城的,僅有四千人。
當檀道濟攻破了虎牢,率軍到達洛陽城下時,守城主將姚洸連打也沒打,立馬開城投降了。
洛陽投降得太快,這時候的劉裕還在彭城未有動身前來呢。當時的訊息不通,劉裕不能迅速獲得前方資訊,致使貽誤了戰機。
第二是後秦內亂,王鎮惡、檀道濟打算趁虛拿下關中入口,不想事與願違。
東進要想西進關中,必須拿下潼關或者蒲坂。但當時後秦姚懿、姚恢先後發動叛亂,致使後秦的潼關,蒲坂均出現防守漏洞。王鎮惡、檀道濟的想法是好的,決定不等劉裕到來,迅速佔領潼關、蒲坂,打通進入關中的通道。
王鎮惡則先破澠池,既而抵達潼關,欲直取關隘。
檀道濟、沈林子則自陝縣(三門峽市的陝縣)北向渡河,想要奪取蒲坂,然後自蒲坂渡河進入關中。
誰想到後秦火速平滅了姚懿、姚恢的叛亂,並且立刻派兵救援潼關、蒲坂。於是王鎮惡受阻於潼關,不得進入關中。檀道濟受阻於蒲坂,也進不了關中。檀道濟分派別將攻打匈奴堡失利,加上秦國派遣姚驢救援蒲坂。檀道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聽從沈林子的建議,南下與王鎮惡合兵一處,攻取潼關。
然而潼關可不是這麼好打的,秦主姚泓以姚紹為太宰、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率領步騎五萬守潼關,又派遣姚驢救援蒲坂。這就使王鎮惡、檀道濟二路大軍處於相當不利的局面,立刻向劉裕求援。
訊息到了彭城,417年正月,劉裕立刻留下兒子彭城公劉義隆鎮守彭城,親自率領水軍自彭城北上。三月,水軍自淮水、泗水入微山湖,從微山湖的河道進入黃河,然後逆黃河西上,於是派人向北魏請求借路。
第三個變數是,魏國終於琢磨出味來,出動十萬大軍,準備摘桃子。
魏國當時的情況頗為艱難,北有柔然入侵,西有赫連勃勃為患,所以不敢與劉裕輕易開戰。但是當時晉軍西進的勢頭實在威猛,魏明元帝拓跋嗣不得不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宮廷,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抵禦東晉的策略。
此時年僅24歲的年輕皇帝坐在龍椅上,神情焦慮地對各位大臣說:“眾位愛卿,通往我國的重鎮滑臺已失,這就預示著,東晉要想進攻魏國,已打開了通道。東晉還假惺惺地說,要我們借道,好讓他們出兵伐秦。面對如此窘困的形勢,還請諸位拿個主意?”
大臣們面面相覷,外部形勢危難,內又災荒連年,弄得魏國焦頭爛額,此處又有強大的東晉攻克滑臺,怎不令人心驚肉跳。不少大臣的眼睛,又看起了司徒崔浩,逢到危急的時候,常有崔浩能拿出不同一般的意見,能暫時穩定時局。
果然,崔浩上前一步,朗朗說道:“什麼借道啊,分明是假道伐虢之計。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怕它作甚?臣有一計,定能叫劉裕有來無回。”
崔浩的一番大話,卻叫振武將軍娥清不以為然,晉軍都快渡過黃河了,你卻在這裡吹大牛,太不實際了。娥清上前一步說:“願聞崔司徒有什麼高見,能退了東晉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