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回 改革初見成效(二)
隻手逆天 最強農民混都市 做爹心虛 後宮:甄嬛傳6 強葷:豪門俏寡婦 薄情王爺的仙妃 炮灰少女重生記 魔道高手在異界 洪荒之凡女修仙 校草的一見鍾情
第405回 改革初見成效(二)
第405回 改革初見成效(二)
這一個能源開發,又引起了眾臣的一連串提問:“葉太尉啊,什麼是汽油、柴油啊?你能不能給我們講清楚。”“石油鑽探、石油化工廠又是幹啥的?”“你說那都是一些**,倒在油箱裡就能發電,我就不信啦,那不成了神仙啦!”
特別是陶侃,腦子也算相當聰明,問:“葉太尉啊,要你這麼說,用上這種**燃料就能發電。要是我的水師也用上這樣的科技,豈不就不用水手划槳了?”
葉楓忽然發現自己說冒了嘴,這些大臣的腦子基本上就是一張白紙,一下子要把他們帶入到將近2000年以後的科技世界,也忒拿著他們當作精英了吧!只好說道:
“我說的這些事啊,都是大學的課程,要是大家打破砂鍋問到底,我這一張嘴累死也說不完。歸根到底,科技革命,首先是教育的革命,我建議,趁著大家高興,還是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吧!一切的謎團,在學校裡自然有答案。”
此話提醒了王導,趁機向太后建言:“尊敬的庚太后啊,葉太尉說得極是,這個發電機組就是這個樣了,弄不明白的還是弄不明白,只要有人明白有人操作就行。可是教育事關科技的發展,國家的未來,聽說科學院辦了新學。不知新學是個什麼東西,也讓大家見識一下?”
在一連串科技成果的刺激下,庚太后也覺得自己聰明瞭,對大家說:“眾位愛卿,現在東晉既有舊學,也有新學,到底是新學好,還是舊學好,等大家參觀完了,還請發表一下高見?發言的有獎,要是什麼也不說,挨罰。”
葉楓心裡好笑,這個庚太后呀,也是挺有意思的,這是給大家戴上帽了,帶著問題搞調查研究。想著光拿薪水不務其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快要砸飯碗了!
出宮不遠,就是科學院辦的新學,而在新學的對門,還有一座私塾,也就是所謂的舊學,實際上兩個學校在唱對臺戲。儘管大家對舊學非常熟悉,但為了好發言,還是黃河裡尿泡隨大流,參觀了一番。
這些私塾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從五六歲到二十歲都有。經費來源主要為富貴之家出資聘請老師,宗族捐助錢財。私塾先生多為不得意的文人,還有自願薄薪教授學生的老師。
所學的課程,年幼兒童先識“方塊字”,識至千字左右後,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學完這些課程後,就直接教讀“四書”了,四書也就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學完四書再學“五經”,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尤其可怕的是,讀完這些書,開始八股文的習作,這是做準備。
由於這些人都是從私塾過來的,所以對這些舊學見怪不怪,認為很正常。
沒有對比就沒法找出各自的特點,這些人接著又進入了新學校參觀。首先教室就不一樣,舊學的教室猶如一個家庭,學生隨便而坐。新學就不一樣了,一排排課桌,一個桌上兩個學生,講臺上由新學老師授課。
當然這些老師是科學院派來的,一般的文人根本講不了這些課。
開的課程也不一樣,新學開的是語文、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等,尤其是沒有文言文,全是白話文。眾人在皇太后的帶領下,挨個教室參觀了一番,這些受過舊學教育的人,聽了一下新課的內容,真是如鯁在喉,紛紛搖頭,意見就來了,各有各的看法。
剛剛到了一個大空屋裡,庚亮實在忍不住了,發著牢騷。可能有人要問,庚亮不是犯了錯誤出鎮蕪湖,當地方小官了嗎,怎麼又回來了?其實這個事簡單,他妹妹是庚太后,他外甥是皇帝,還不是憑著庚太后一句話,又把他調了回來。只是初來乍到,還是低調點好,一般小事輕易不發言。
庚亮罵道:“這些新學算什麼玩藝,教得什麼亂七八糟的,我是一點兒也聽不懂。尤其是不學八股文,以後還怎麼當官,還怎麼起草個文書什麼的。”
本來一些人就看不慣新學,一聽知音來了,藉機發難。“我看是啊,私塾是我們的國粹,一輩輩就這麼傳下來的,新學一開,不是把舊學頂了嗎。這是萬萬使不得的,要是這樣,我們漢人的文明就完了。”
“何止是完了,孔孟之道是儒家的經典,新學要是把這些放棄了,我們還能學到什麼?這簡直是放棄根本,只顧眼前,目光短淺啊!”“我是一萬個反對新學,新學就是忘了祖宗,沒有祖宗,我們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毀我們的文明啊!”
反對之聲,甚囂塵上,恨不能要把辦新學的人統統吃了。
葉楓只是無聲地冷笑,自己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辯不過他們呀!王導呢,面對眾多反對之聲,倒是非常冷靜,沒有表態。而陶侃早就看著庚亮不順眼,罵了一句:“一口臭肉壞了一鍋湯。”
儘管輿論一邊倒,現場還沒有幹起來,但這樣的參觀只是剛剛開始,庚太后又領著大家繼續參觀教學。新學分小學、中學、大學,參觀完小學,中學也沒有參觀,直接進入了大學。有一節課堂上,正在進行著機械製圖的課程,眾位大臣又引起了極大的興趣。
老師在講臺上,畫著這樣一個圖,那樣一個圖,而學生呢?也在下面學著畫圖。更讓大家匪夷所思的是,畫這些圖紙,不用毛筆,全是用鉛筆,畫出來的全是單線條,組成了一個個複雜的圖樣。還有更奇怪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製圖盒,盒裡面放著各種專用小儀器,有畫圓的,還有描圖的。
侍中郗鑑不禁奇怪了,問葉楓道:“葉太尉啊,我就不明白了,我們的國畫,講究筆法、墨法、破法、水法、章法。而墨法最難,講究濃、淡、幹、溼,毛筆是我們中華的神器,為什麼不用毛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