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73回 處理王敦的後事(二)

第373回 處理王敦的後事(二)


冷少的貼身小祕 盛寵來襲:機長大人莫貪歡 血衣 斬天成聖 重生之血繼限界 洪荒帝王道 坑娘攻略 走屍檔案 道門鬼聞抄 最牛國醫妃

第373回 處理王敦的後事(二)

第373回 處理王敦的後事(二)

明帝點了點頭,吩咐下官:“那就把王敦和沈充的首級取下,讓他的家人將屍首重新埋葬。”

處理完這事,葉楓對明帝進言說:“冀州刺史葉楓,已經完成了協助陛下清除王敦作亂的大任。現在請求告老回鄉,不如陛下可否答應?”

司馬紹對葉楓的才能極為佩服,在平叛王敦的戰爭中,感覺到葉楓起了巨大的作用。這時候他對葉楓拱手說:“太師太傅啊,沒有葉帥,臺城一戰,太極殿早被錢鳳、沈充之輩攻下,我也早就不知哪裡去了?務必請求葉帥幫我,繼續送我一程。”

葉楓說是告老還鄉,也就是嘴上說說,試探一下,如果想要支援東晉王朝,手中無權是不行的。可是嘴上只能推託:“這麼大年紀了,操不了這份心,還是另請賢明吧!”

司馬紹繼續強勸:“請葉公委屈丞相一職?”

葉楓心裡想到,丞相一職僅次於明帝司馬紹,他手下那麼些皇親高官,哪個會服氣?決不能坐在那裡讓火烤著。於是急忙搖頭:“不行,不行,年紀太大,承受不了那麼多的勞累。”

司馬紹想了想,說:“還是擔當太師太傅吧,開府儀同三司。”

葉楓點了點頭:“好吧,在身體還可以的情況下,多為東晉朝廷出把力。實在幹不動了,只能告老還鄉。”

在東晉王朝裡,太師太傅、開府儀同三司是個什麼官?太師是個虛職,三師之首,輔佐皇帝理政的官。晉武帝的時候,也為太子的老師。開府儀同三司,也就是和三公三師一樣。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皆正一品。

葉楓感覺到這個官正合適,既能不斷為司馬紹出謀劃策,還不負什麼責任,重要的是,要想開溜,也能跑得利索。

官既然定下了,司馬紹同葉楓和郗鑑商量:“現在同兩位愛卿商量一件事情,庾元規曾上言,把王敦身邊任職的人,全部排除在朝廷以外,並且終身禁錮,二位怎麼看呢?”

郗鑑聽了,沉默不語,這個庾亮是司馬紹的大舅哥,又和司馬紹為布衣之交。他的話,其實也是司馬紹的話,怎麼好反駁呢?況且王敦作惡多端,這些脅從也應該受到懲罰。

而葉楓卻不敢苟同,直言說道:“是不是這個打擊面太大了,有些人確實是王敦的死黨,像錢鳳、沈充等人。而另有一些,迫於王敦的**威,不得已進入王敦的幕府,他們心中並不一定與朝廷為敵,像王舒、郭璞等人。”

郗鑑覺得葉楓的話也有道理,接著說道:“王敦剛愎不仁,殘忍殺戮,親任小人,疏遠君子,朝廷拿他沒有辦法,親戚骨肉也不能說服他,就連王導說話他也不聽。為了更多的人能為朝廷服務,還是對王敦身邊的人網開一面吧!”

司馬紹聽了這些話,沉默不語,他的心裡也在糾結著。

葉楓看他心裡矛盾,繼續說道:“當時王敦權力太大,哪個不怕他。劉胤、蔡謨、郭璞等人說過,迫不得已進入王敦的幕府後,心裡有多麼痛苦。如果一些人心存惡毒,殺了他也算罪有應得,如果被迫進入奸黨,則應從寬處理。如果這些人受到叛黨一般的處罰,實在是辜負了這些人對朝廷的忠心。”

郗鑑再說道:“但是對被迫成為王敦下屬的官員要嚴厲譴責。古代的聖王,都重視對臣下的教化,所以古時候對因忠義而死特別推崇。只有昏君才對變節之人特意施恩,進行寬恕。雖然大多數為王敦逼迫,但是身居迷亂之朝,進不能抑制他叛逆的陰謀,退不能脫身遠逃,失去了起碼的操守,這是要以大義來譴責的。”

明帝點了點頭,算是聽從了葉楓和郗鑑的意見。郗鑑又說:“錢鳳的母親已經80多歲了,應該免除處罰。”

明帝也同意了。

太寧三年(325年)二月,明帝令朝廷大臣商議追贈王敦所殺的譙王司馬承、甘卓、戴淵、周凱、虞望、郭璞、王澄等人的官爵,給這些人平反昭雪。

但是對於周札和刁協的追贈問題卻引起了爭議。

庾亮說:“周札在第一次王敦叛亂的時候,曾開石頭城門投降王敦,致使建康的西城洞開,給王敦以可乘之機。他這是完全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不能追贈。”

王導卻有自己的看法:“周札當然是迫於形勢,不得不開城投降。齊桓公即位前,公子糾的謀臣召忽死,而同是謀臣的管仲卻沒有死,反而為過去仇敵的公子小白當臣,併成就了齊桓公的霸主之業。

“呂后執政,封呂氏為王,周勃、陳平聽從呂后的行為。而王陵力爭,堅決不讓呂后封呂氏子弟為王。甭管周勃、陳平也好,王陵也好,都是忠於朝廷的。”

這下子難辦了,瘐亮和王導似乎都有道理,明帝司馬紹問葉楓:“太師太傅,你說說吧,到底該不該追贈?”

葉楓想了想,說:“周札關鍵時候開城投降,確實有錯誤,但是人已經不再了。為了他的子孫後代,為了朝廷的萬代江山,還是追贈吧!”

明帝也是看在王導的面子上,追贈周札為衛尉。

大殿上又商量了一下刁協的問題,明帝雖然沒有像他以前給王敦的詔書中,說刁協為佞臣,但是因為刁協在關鍵的時候出逃,也就不予追贈。

叛黨、追贈的事情既然已經完成,下一步就是獎勵功臣的事情了。王導、葉楓、溫嶠、卞壺、庾亮、劉遐、蘇峻、郗鑑、應詹、趙胤等封官進爵,物質獎勵。

經歷了王敦的兩次叛亂,明帝司馬紹頭腦還算比較清醒,對王氏自然有了戒備之心。當時王氏家族的人,王導、王舒、王邃、王彬、安成太守王籍之還是身居高位。慢慢的,司馬紹對王籍之免了官。而王導呢?由於名望太大,又是元帝的左膀右臂,司馬紹拿不定主意,所以和葉楓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