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14章 上路

第314章 上路


極品梟妃 當痞子受遇上退伍兵 這神就是拽 農家小地主 前世今生 將門霸寵:夫君別碰我 最強修真高手 那個夏天我們相遇 東邪黃藥師本紀 面具下的愛情花

第314章 上路

第313章 上路(1/3)

第二則小故事的名字叫《眾口鑠金》,說的是從前有戶人家,特別窮,是那種好幾代都特別窮的人家,好幾代都沒怎麼見過錢。

後來有一天,那家的老爹突然把孩子叫到跟前,說:“從今以後,咱們家要形成一個規矩,每天早上五更點燈,(五更是凌晨三點至五點)不管起不起床都要點燈,風雨無阻,一定要記住了。”

他家人聽了這事都很奇怪,五更那麼早,都還沒睡醒呢,為什麼要起來點燈?而且點了燈大家又不起床,這多費燈油啊?就問老爹,為啥要這樣做?

老爹說:“你們就不要問了,照著我說的做就行了。”

見老爹執著,家裡人也沒辦法,就每天五點起來點燈,然後再回去繼續睡覺。

如此,每當有早起的人路過他家時,見到燈光就會說:“這家起得真早啊。”

這樣堅持了幾年,這家人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這時,他家老爹也要不行了,老爹臨死的時候,將眾人叫至床前,囑咐大家,五更點燈的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

他家人這些年都不明白,為什麼要那麼早點燈,又問老爹緣由。

這一次,老爹沒再瞞著,說:“點燈是受了高人的指點的,家中早一點點燈,這樣每次有人看見,會說“他們家起得早”或者是“他家起來了”,起得早和起來了這樣的話說的多了,他們家就能早點“起”,意思就是說這家發達了,說的人越多,就越是能改變運道,久而久之,家真的就“起”了!

還有則故事,名字叫《墳》,說的是一個很老的老頭,他對風水,尤其是陰宅這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可大家都知道,算命、看風水是洩露天機,洩露的天機多了,對算命、看風水的人不好,所以那老頭一般只看不破,賺點錢維持生計。

有一次,一戶人家慕名而來,跪在老頭家門口,磕頭求他幫忙選塊墓地,想將祖墳移過去,改改家運。

據說那人家窮的不行,希望能多點財運。

老頭開始死活不同意,但是架不住那家人全家在他院子裡跪了一片,帶頭的還尋死尋活,

說窮怕了,窮的都沒點盼頭了,老頭要不幫他們,他們還不如死了算了。

老頭拗不過他們,最後不得已,就幫那家人家選了個地方與日子。

下葬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那家又問:“日子定好了,可要什麼時辰?”

老頭說:“碰見有驢騎人來時,就可以下葬了。”

那家人很奇怪,驢怎麼可能騎人呢?再問老頭,老頭就不說了。

到了日子,那家人家一大早的就去起了祖墳,往老頭給選的地方走,到了地方,挖了墳坑,就開始找騎著人的驢。

可哪兒有驢騎人啊?

找不到,也不敢下葬,就那麼一直等著,等到太陽眼見著落山了,別說驢和人了,連個蒼蠅也沒見著。

那家人著急了,說總不能晚上下葬吧?不吉利,加上天黑後山里路不好走,不如就葬了吧?

於是一家人一合計,就沒再繼續等,將祖先遺骸下了葬。

可那棺材剛下去埋了幾鏟子土,就看見遠處走來一個人,在他的懷裡,抱著一頭剛生不久的小毛驢,那家人突然明白,那不就是驢騎人嗎?可惜已經下葬了!

後來,老頭知道那家人下葬早了,就說:“看來我的時限到了!”,果然,過了沒幾天,他就病死了。

原來,如果算命的告訴了你破解事情的方法,你沒有按照人家的話來做,那麼,厄運就會反轉到教你破解的人身上,他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這則小故事的最後,還有備註,是圓珠筆寫的,在一個括號裡寫道:“問:那算命的老頭,如果跟那家人明說出落葬的時辰,說出驢騎人是怎麼回事,那家人家可能會再等一會,也就不會錯過落葬的時機,老頭就不會死了?”

答:“那老頭在最初見到那家人的時候,就知道他家是幾輩子的窮命,是改變不了的,因此不想給他們家看風水,可耐不住人家的哀求,就給人看了,這是一錯。再者,風水這東西,本不能點的太透,如果當初把什麼都說清楚了,或許老頭死的更快,畢竟是逆天為之,又洩露了天機。”

這本書中,許多小故事的後面都有備註,不知

道是張老道寫的,還是其他人寫的,很有心,因為那些備註,我能更好的理解故事,明白故事的意義何在了。

書中每一個小故事都很好看,但它們又不單單是故事,看完的同時又讓人頗有感觸,再加上備註,每看完一個小故事,我就覺的自己長了幾分見識。

這本書很厚,除了講這些小故事之外,還有一些術法的應用,如簡單的招魂術、以咒語給小孩叫魂。摸陰脈,透過脈搏的跳動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生了鬼病,意思是,生病者是不是鬼上身或者是被邪祟衝撞了等。

再有開陰陽眼、驅鬼破邪等一些法術,書中都有記載,且都是一針見血、通俗易懂的記載方式。

這本書,彷彿給我打開了一扇充滿了奇幻色彩的大門,我看得入了迷,這本無名的書,可以說是我是我走上陰陽之道的啟蒙書,我從這一個個簡短的小故事,一段段精簡的記載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它們在往後我走的那條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從小到大,對這類的故事我都近乎痴迷,從纏著張老道,到自己買書、借書,我看過無數的故事,可我從來沒有見過,記載如此豐富、精彩、離奇的書,我完全陷了進去,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飢渴,忘記了我現在身處的環境,直到外面傳來了老羊倌揮著鞭子趕羊的聲音,我才回過神來。

抬頭往門外看去,恍然發現,不知不覺間已到了傍晚,而我則沉浸在這本書中,一字一段,仔仔細細的看了一天。

這時,我才覺得我脖子痠痛,眼睛乾澀,肚子裡傳來一陣咕嚕嚕的叫聲,可對那本書,我還是意猶未盡,我依依不捨的將它放回了箱子裡,扣上箱蓋兒,出去跟老羊倌兒將羊攆回了圈中,順便活動了一下身體。

老羊倌放羊的同時收穫頗豐,拎回來兩隻野兔,一隻母山雞,晚上我下廚,做了個乾鍋兔子,燉了一鍋雞湯,吃的飽飽的,又睡了一覺,睡到夜裡十一點的時候,我爬了起來,背上袋子,提著張老道留給我的箱子,告別了老羊倌,踏上了去往榆城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