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歸朝
你來一下子,我念一輩子 我的老婆是明 美女的終極高手 冷少的蜜愛小妻 天價病夫,狠狠愛 刺破天穹 柳輕侯的故事 輔助系統 嗜血法醫.第3季 神女凰妃要翻天
第189章 歸朝
第189章 歸朝(1/3)
朝廷與瓦剌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年多, 敵人從燕京一路被趕回了草原。在燕京防衛戰中,軍隊中湧現了許多改良的先進火器,使得原本一邊倒的戰爭狀況發生了反轉。
改良後的大炮,每門大炮裡塞滿了雞蛋大小的石頭,容量大約一斗,一次發射出去,炮石散開,殺傷範圍可達到方圓數十丈,可以大量殺傷對方的人馬,比之前的單個炮石殺傷力陡升。
而另外一樣東西的研製成功,在守城戰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雙頭銃,有別於之前研製的火銃存在嚴重的缺陷。
因為火銃在射擊之後,槍手要重新填充火藥,而這麼一耽擱,敵人的軍隊就順著攻城器械衝上來了,槍手們卻還在填火藥,又害怕火藥炸裂,傷及槍手。
因為以前的火從只能單放,而這種兩頭銃卻可以裝幾枚彈藥,一次射出數發子彈。並且可以轉換銃頭,連續射擊。
而這些重要的改良都源自於一位臨時被徵召入軍隊的匠師——陶成道,他本是一位富家子弟,卻不喜功名,沉迷於煉丹與研究器械。而應徵入伍後,因為受到大將軍班背的器重,完成許多火器改革工作。
也因此,在透過班背舉薦後,于軍器局供職副使。
“將軍,再過幾個時辰,我們就能抵達京城郊外。”一位副將對著隊伍領頭的魁梧將軍稟告道。
“終於班師回朝,讓傳令官先行通報京城的戍衛軍。給弟兄們安排好落腳的地方。”將軍看著身後磅礴逶迤的隊伍,忽然感到一陣恍然:“當初二十萬弟兄出京。而我的部下如今卻只有不到半數能夠平安歸家。我這個將軍不稱職啊!”
“將軍,為國捐軀,弟兄們死得其所,還請莫要再自責了。”副將聽著主將的話語,看著身後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淚水竟不自覺浸溼了眼眶。但卻忍著悲意,勸解起自己的上司。
“子明,你不必多說。我比您更明白這些。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誰又願意當兵打仗,背井離鄉?”
班背感慨地說道:“我所經之地,四處兵匪橫行,燒殺搶掠。黎明百
姓,不得不棄家逃亡。興亡之間,苦的終究是百姓。”
“即使是為了天下蒼生,也當滅了瓦剌這群背信棄義之徒!”副將憤然而言:“弟兄們絕對不會和他們和談的。”
“我入隴地以來,一路沿途所見,皆是白骨森森。即使是中原地區,為了伐瓦剌,強徵壯丁,妄動國政。常常也是百里荒野不見人煙。以至於耕地荒廢,饑荒肆虐。用民不聊生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班背所說的一切,幾乎是帝國的現狀,也等同於默認了和談的選擇。其實這些子明都清楚,但他還是無法接受。
“難道,那些戰死沙場的兄弟,就白死了?一切就這麼算了。”
“連年災荒不斷,兵戈不止,百姓已經無力再支援我們的軍隊繼續作戰了。況且他們的犧牲並非白費,和平永遠不可能只依靠談判。如果沒有他們的英勇奮戰,我們連選擇和談的機會都不會有。”
班背看著自己身邊這位年輕的副手,勸慰著說道:“難道你就願意看到大明的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落為路邊枯骨,野狗食糧?你要明白,百姓其實並不在乎,是誰擁有天下。”
“他們在乎的,是自己明日是否能飽食足衣?否則,要這天下又有何用。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百姓受苦,當政者窮兵黷武,若真是如此,這樣的國家,讓他亡了有何不可。”
班背說出這句話時,副將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從自己的主帥口中說出的話語,但卻又明白,對方似乎說的並沒有什麼錯誤。
只是身為武將世家,從小受到忠君愛國思想的薰陶,對如此危言聳聽,甚至是誅心之語,一時之間無法接受。
“我知道現在的你,恐怕很難明白,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也許就會懂得我說的是什麼了吧?”班背看著迷惑的副將,若有深意地說道:“當人甚至都不如豬豚狗彘之輩,任何談論天下,談論大義之事,都是可笑而無意義的。切記莫要一葉障目,視而不見。”
“將軍所舉之事可用於比喻前朝,彼時奴役百姓,封鎖權力,當人畜生。而瓦剌若
入主天下,恐怕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我等才應當挽救黎明百姓,臨陣殺敵,書一腔熱血,以報國家天下。”
子明在激烈的內心鬥爭之後,最終還是屈服於忠君愛國的思想。
“很好,很好,朝廷有你這樣的年輕人,作為中流砥柱,必當大有所為。我這老一輩的傢伙,也許是時候退開了。”雖然副將的觀點與自己相左,但是班背卻覺得十分欣慰。
至少,比起弄權干政的宦官王振之流,這樣的愛國志士,才是國家真正需要的。而觀點的不同,往往並不妨礙為同一個而奮鬥。
“班背將軍今日將班師回朝!估計到時會從西門而入,淘大人,據說您與將軍交情匪淺,是否會去一同迎接邊軍歸朝。”說話者乃是軍器局大使李公明,素來與空降於此的陶不合。
“李大人,大將軍乃三軍之主,歸京必當通稟朝堂,入朝敘職。又豈能在此刻顧及私交,亂了朝廷的規矩,落人以口實。”陶成道面對眼前這個是自己為眼中釘者。
一概採取不聽,不信,不議。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本是因班背舉薦而得,若出了什麼差池必然連累對方。所以面對這種無關痛癢的試探與暗中嘲諷,大多是再三忍讓。
“聽說瓦剌主力兵敗之後,內部分裂,如今已經決定和朝廷和談。使節團不日就會來京。”李公明在那扯東扯西,不知目的何在。
“是和談也罷,繼續戰爭也罷,只希望朝廷能儘早平息這場動亂,否則天下的百姓,恐怕等不了那麼久。”陶成道話剛出口,便有些後悔,面前這人,可算不上一位好的交談物件。
“陶大人看來十分關心民生疾苦呀,此番話語若是讓朝中那些爭論是和是戰的大臣們知道,足以自愧不如。”李公明之話猶似誅心之語,顯然是在指責對方妄議國政之錯。
“屬下不過一介匠人,怎敢與朝中大臣相論,李大人切莫穿鑿附會,無中生有。”陶成道稍頓之後,暗諷著說道:“前幾日聽聞李廣太大人納妾,李大使贈了一雙金龜,倒是羨煞旁人的大手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