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十章

第十章


傾世狐後 孤城藏雪 總裁的生子情人 世子的侯門悍妻 天府修仙錄 浪子神刀 拽妃不吃窩邊爺 英雄無敵大軍在異界 重生之第一男配上位 異世之魔王改造計劃

第十章

第十章

卻言司徒判官斬卻善惡二屍,境界到達準聖中期,便也賴著不走了(為了償還因果方便!當然某判很不厚道地:我還想蹭吃蹭喝呢。本作者更不厚道:小受,你走了,攻怎麼辦?),也就跟著諸葛孔明返回成都。孔明一時也想不到將判官安置在何處,索性安排在了丞相府自己院落旁。

這日城隍出巡,玉宸從來不願車架出行,而是素喜微服出巡,結果就遇到了這樣三個年輕的鬼魂告狀,將他們帶回土地廟後,一看真是年輕啊,不到二十歲,不過一臉的怨氣卻是寫的分明。於是暗想到:“難怪怨氣深重呢?不到二十就死了,這人生大好年華剛剛開始啊!就這麼枉死了,任誰不怨啊!”不過也是大奇,這冤死之人哪年不多?何況亂世呢?實在消除不了,成都土地也可以強行移送去的麼?再一看,城隍王爺就驚悚了啊,哪來這麼大的功德卻死於非命了,看完生死簿後才知道,這三位都是為救人而死的,他們落水本是命中劫難,也不會致死,本來也有一線生機的,不過奇就奇在他們還是死了。而且就看功德,只怕可見他們生前都是行善之人,而且此次枉死還是因為救助他人的。

佛門說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道家裡,地府中,這救助人一命,雖然談不上七級浮屠,但是功德也不會少的。救人也不是那麼可以隨便就得功德的,如果是救的惡人,那麼惡人行惡後,其業力就少不得救助者一份。因為惡人遭難,那是因為業力深重,天道懲罰之;而天道之下卻不絕人活路,總有一線生機的,他的一線生機如果被你救了,那麼恭喜你,日後他的惡事業力就自然算上你一份了。如果救助的是善人,那麼就中獎了,日後他行善獲得功德,也少不了你一份。看到這裡,讀者估計就心慌了,這救助人之事,我怎麼去分辨他是惡人還善人呢?呵呵,這就是各自的緣法了。但是無論救助的惡人也好,善人也罷,終究在救起的那瞬間還是會有功德可拿的。至於日後麼,那就是各自緣分了。

下面三個冤魂死的憋屈,都齊聲高聲叫道:“王爺,不是我們不肯去轉世,奈何我們死的太過憋屈,我們為救人而死,旁邊本有一線生機的,但是他們卻給我們斷了,所以我們不服氣,不罰他們,不去轉世!”原來是救了成都城外游泳溺水的小孩,那段水面經由李冰治理後,也算是可以但是由於畢竟年久,也有毀壞,可糟就糟在那些打魚的船主各個不動,靜看小孩在江水中呼號。這些一起外出的年輕人又不會水,但是平日裡也是善良之人,此時無奈,只得出動十多個人,互相手牽手的,拉起人牆鏈子,向前探去。等小孩上來了,江水洶湧,水流急,人牆中一個少年手一鬆,於是一個個掉進水裡。頓時慌忙一團,水裡少年奮力往岸邊遊,岸邊上膽小的少年已經急的哭出聲來。

而不遠處的幾個漁船依然在哪裡看熱鬧,卻不動,任憑那落水的學生在哪裡掙扎,逐漸力氣耗盡,慢慢沉落水底。

岸邊聞訊而來的家中大人急了,連忙對著那幾個漁船主跪倒在地,眼中淚水滑落,嗚咽著請求他們給予救助。不想那漁船中走出一人,笑眯眯的說道:“江河裡裡哪年不死幾個人,不死人,我們怎麼得財?我們只撈屍體,不救活人。”說完了,就坐在船頭看那學生掙扎在水裡,眼看就沒有氣息了,頓時就在心裡盤算著可以開多少價錢來。

此時大風呼號,天地黯淡,落水的三個少年終於沒有了動靜,只留下水邊一陣淒涼。

終於等到人間官府及家中長輩聞訊趕到後,數數人員,卻是有三個少年沉落在江底了,頓時心急如焚,連忙請求那漁船主幫忙打撈屍體。

其中一漁船主跳到岸邊,開口說道:“白天一千兩一具屍體,晚上兩千兩,交錢就撈!”說完就等著數錢。因為事匆忙,哪位有帶那麼多現金?無論怎麼苦苦哀求,都是不理會,只認錢,不認人。好不容易湊齊了銀子,這些漁船主終於開始打撈,忙活一陣後撈起一具屍體,然後他們並不把屍體交給岸邊眾人,只是拿繩子繫住手腕,然後將屍體吊在船舷上,又上來人開始和家長要錢,錢不交全,不給屍體。

此時天色已經暗淡下來,天空陰雲密佈,似乎也不忍看這淒涼之事,屍體在江水中飄動,任長江岸邊哭聲震天,這些船主心硬如鐵,不見錢不行動。

後來又捱了一段時間,終於湊齊了所有銀子,才把屍體抬上岸邊來。這時候,死亡的三個少年同伴開始哭泣起來,長江岸邊愁雲密佈。那些漁船主收了錢,各自笑嘻嘻的划船離開了,岸邊上卻是哀愁遍野。

看到這裡,判官不由得怒衝冠,收了城隍招魂鏡,穿上城隍冠冕,臉上垂下十根冕旒,猛然一拍驚堂木,氣道:“真是無天理之極了!亂世之中,怎麼人心無恥到這等地步,簡直是天理不容!”

恰好季漢諸葛丞相與一干官吏恰好出巡路過,結果就聽到看到了。一干將軍直接大罵起來,城隍發現後怒斥道:“貴國嚴刑苛法,正所謂亂世用重典也,然如何有如此之民,將屍首漂於水中,比作東市貨物,討價還價,岸上哭聲震地,水中卻不知救贖,卻牽屍而討價還價販之,情實可恨。再有,公門官吏為何對此事不加制止責罰。!”諸葛亮嘆了口氣,拱手道:“回城隍王爺,這事我等亦是不知。”城隍怒罵道:“恐為官卑職小之人與漁人共結,矇蔽上官。”司徒氏再掐指一算,不得了,簡直火上澆油,告於眾人,眾人大怒。原來,不僅僅是如此,果然有官吏與他們有金錢交易,甚至他們曾修邪術,漁船負責打撈屍體,他們還還故意驅使水鬼去拉人到水裡,淹死後好用來煉製法器!百官大怒,一時罵不絕口,商議要稟明天子重責,城隍急止道:“不可,至多貴國天子只能責罰打撈屍體敲詐財物,然驅使水鬼等事各位沒有證據。不急,孤自有分寸。”說罷,司徒氏便吩咐手下判官,擲下城隍拘魂令,將那船主兄弟及老頭生魂抓來。眾官好奇而畏懼也跟著觀看。

司徒城隍沒有阻攔就是要以刑法震懾,不必阻攔。司徒氏便對三個冤魂道:“孤王為地府欽差城隍,既然今日遇見,也算是緣分,孤王與各位大人自然會為你們申報冤屈。”其中一鬼點頭,然後說道:“那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城隍暗自讚道:“好個少年。真是可惜了。不愧是英雄人物,大德善良之輩。如此倒更不能隨便處置了。”便開始處理其他城隍公務,等待生魂。不多時,鬼差回來交令。已經將涉案的幾個生魂盡數拘禁來了,他剛剛可是看見了那些場景的,也不客氣,就直接將幾個生魂丟擲在大堂上。幾個生魂還是在迷糊中,忽然現自己沒有身體,又處在公堂上,抬頭一看,一群高官重臣怒目而視,旁邊的那三個冤魂見了,頓時怒罵聲起,就欲撲上去,恨不得咬死他們。

城隍王大怒,一拍驚堂木:“都且安靜!”他繼續大喝道:“爾等知罪嗎?”幾個生魂見是一十一二歲少年審理,便嚷嚷“無罪”,城隍攔住憤怒的眾官,擲下照魂鑑,用照魂鏡,平生善惡自知,且城隍照魂鏡下,鬼魂想的什麼均是一一顯出,而且往事無論善惡也跟著快閃現,真可謂本心如何,照魂鏡就如何。

不要談這樣做是不公平窺探隱祕,天道之下,地府之中,不和你談這個。地府有閻羅殿裡可是有副對聯的,上寫著:“陽間三世,行善作惡皆由你;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橫批是:你可來了。城隍長史手持照魂鏡,對這下面老頭,只一照,就將當日他的心思全部顯示出來。

老頭將繩子挽在手腕上,那遺體就在冰冷的江水裡飄蕩,而老頭還在想:“這下,可以多開價了!”竟然將捨己救人的英雄遺體當做了菜場小菜般販賣。照魂鏡裡又顯示出他站在船頭,笑嘻嘻的說道:“買不買,再不買可就漲價了!”話語傳到岸邊,岸邊哭泣之聲震天而起,老頭卻站在船頭得意洋洋。城隍勃然大怒,強壓怒火,冷笑一聲,又將照魂鏡對準兩位船主,這兩人卻是兄弟關係,專門從事打撈業務,以賺錢。

要說這打撈落水之人的遺體,並將之送還家人安葬,這本來就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可是照魂鏡下,這兩人不僅沒有功德,而且業力之深,簡直讓一眾人間官吏及城隍等陰神不敢相信。照魂鏡裡又迅回放他們的往事。原來他們是當地一霸,看見落水之人不僅不救,還不許他人出手相救而且還在一邊等人溺死後,再開高價以勒索家屬。看到這裡,城隍怒氣更加高漲。不成想為了錢,竟然喪心病狂到這等地步了。再仔細察看,他們還勾結當地官卑職小的小官吏,每當出現類似情況時候,那些衙門中人就出現,讓家屬交錢,而這些人就躲避在背後分贓。

諸葛亮氣的面色通紅,大喝道:“爾等孽障,行事如此天理不容,真是喪心病狂之極。”

季漢丞相這一聲大喝,就將剛剛拘禁來的生魂全部驚醒了,人活著時候,其魂魄為生魂,但是此時一旦清醒,再一看四周環境,城隍府上懸掛的牌匾,透出天道玄意,頓時就明白了自己被城隍老爺拘來了。幾個生魂嚇的癱軟在地,任平日裡如何囂張,到這裡可就由不得他了。他們在陽世裡關係再好,也通不到這裡來。船主兄弟中年長者膽大,欺城隍年幼,便壯起膽子高聲辯解道:“我們打撈屍體,家屬出錢,我們有什過錯?”

諸葛亮反倒大怒,一拍桌子,怒斥道:“住口,還敢狡辯?那爾且道來,為何落水之時,你們只在一邊靜候人死,而不實施救助?”幾人叫屈道:“我們又沒有救助他們的義務?法令可沒有規定我們一定要救助?”

城隍聞言,仰天哈哈冷笑,然後手指城隍法堂上的牌匾,森然道:“爾所言者系陽世法律,爾要仔細,這是幽冥界城隍公堂。你那裡法令和孤王這可沒有關係。孤只以天道斷案。”

看他們面色不服,城隍又嘿嘿冷笑道:“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孤正是斷定你們這些個的道德敗壞之徒。況且,”城隍話鋒一轉,冷笑道,“只怕爾等還不知孤這城隍府是個什麼去處!這可是可以當堂判死,牽連九族,當堂用刑,罪名屬實便刑死無過的衙門,就是用刑過度哪怕讓爾等生魂魂飛魄散,都無人追究!”城隍王爺疾言厲色,一時嚇得別說他們就是一種暗藏私心得人族官吏都差點下跪。

那下面的老頭忽然狡辯道:“怎麼能如此斷定我等有罪?不是我等,那些屍體根本就不可能被撈上來,怎麼我等還有錯了?”

此人不說話還罷了,話語一出,其中一個學生冤魂就是大怒,在一邊咆哮,若不是有鬼差衙役拉出和諸葛孔明急急勸住,只怕就撲了上去,他吼道:“你個畜生,將我的遺體用繩子繫住,然後泡在水裡,還邊和我父母長輩討價還價,還欲將我身體拋棄江底,爾還敢說你沒有罪?”

城隍此時一拍驚堂木,大怒說道:“爾不說孤還忘了呢!不錯,打撈遺體有功德,可爾等將遺體就如此像菜場小菜一般,卻是大不敬。別說死者為大了,何況還是為救助他人而犧牲的,更何況他還小,還是個是孩子?你如此對待,卻是犯下不敬死者遺體之罪,地府法令裡,爾等這等行為卻正是罪大惡極了。”

城隍怒斥道:“長史聽令:按此情況,此案如何判罰?”城隍長史回道:“回大王,三人見死不救,兼之敲詐勒索,又有對遺體大不敬,三罪並罰,同時他們業力深重,可判猝死之刑,之後魂魄押送地獄千年,方消除罪孽,然後轉投奴役之身。”話語一落,那幾個生魂頓時大驚失色,就在那慘嚎起來,因為人一旦成為魂魄之身,就會想起地獄的苦楚。而且奴役之身乃是對投人胎的一個處罰,看官或許迷惑,轉世還有奴役啊?此話無理。後世,當今社會,明面裡的奴役可是沒有了,但是以此身在人間界,則是他一生所賺取的金錢盡數被天道冥冥之中安排給其主人了。人身是自由的,但是一生貧苦。又有諸葛孔明憤怒,轉投人胎,這不便宜他們了麼?這又無理了。確實,投了畜生道,以本身力量造福人類,此是大功德之事,這樣哪裡是懲罰嘛!今世之因,下世之果。每人投胎轉世之時,均是看善惡行事,若是功德之人轉世後,行惡,則功德消除;若是大惡業力深重之人,轉世後,若是行善,則消除業力,讓今世或者再次轉世之時享受清福。是以,人之善惡,均由一心一念,一舉一動之間。判詞一下,判官筆書寫完畢,稟報地府後,三人魂魄則被押送去了地獄,慢慢享受那千年苦刑去。至於救人犧牲的三個冤魂,此時怨氣一一消除,因為功德足夠,城隍叫他們再次接的天道為此次救人加恩功德以及補償功德後,特意叫長史親自移送去地府,稟報地府閻羅王后,選了三個富貴人家轉世再次為人身。至於水鬼,城隍命屬下一鬼王衙役前往吞食,那一眾作奸犯科的官吏被諸葛孔明嚴刑責罰,當然用了城隍照魂鏡。一時傳出,不僅季漢官吏為之凜然,也震懾了益州境內劉璋之時豪門大族,更讓曹魏東吳心驚膽戰,因為在皇權之上,多了一個城隍,或者說多了一個活生生的陰間,“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