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二章 星仙轉世

第二章 星仙轉世


重生之散財大少 霸道少爺戀上拽丫頭 今夜離港 剩女挑釁壞痞總裁 大神,求盜號 總裁危情:嬌妻帶球跑 江湖喜事 惜玉良緣 異現場調查科 球徒之誰與爭鋒

第二章 星仙轉世

金鑾殿上金碧輝煌,滿朝文武大臣排列兩邊,玉帝坐在金鑾殿上方,正與眾位大仙商議明朝末年天下大亂之事……

玉帝翻開二郎神的奏本,看了看道:“上次不是懲治過了嗎?惡霸統統‘柘’到地下,被大水淹死了。”

二郎神威風凜凜全身盔甲,手握雙天畫戟,站在金鑾殿前列,大聲奏道:“那只是柘縣的一片,現在是全國各地紛亂,天下大亂,到處災荒,能不能再象柘縣那樣,統統‘柘’下去淹死?”

玉帝鄒起眉頭,感到事關重大,十分棘手。即向眾位文武百官發問道:“眾位愛卿,你們看,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置?”

眾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感到問題嚴重,拿不出對策。

這時託塔李天王一手託著寶塔,瞪起圓圓的大眼左看看,右望望,見無人講話,心想,總不能老是這樣楞著涼場,即走向前來雙手抬起道:“臣願為玉帝分憂,調天兵天將有老臣親自帥領大軍,哪吒三太子做先鋒,前往下界捉拿。”

玉帝聽了託塔李天王所奏,看了看滿朝文武大臣,意思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這時,太白金星一手拿著馬鞭,一手捋著鬍鬚,笑著走向前來發問:“天王不知要捉拿誰啊?”

託塔李天王被太白金星問得楞了一下,啞口無言,瞪了一眼太白金星,回答不出來。

太白金星就是厲害,揪住李天王的話不放;“捉拿貪官,你捉拿得完嗎?再說,動不動都是天兵天將捉拿,拿來關到哪裡?天牢能裝得下嗎?”

幾句話把託塔李天王問得無話可答,託塔李天王心裡不服,氣得把頭一擰,眼一瞪道:“那……!那你說該如何處理?總不能任其繼續亂下去啊!”

出主意想辦法還是這些文臣,武將們只有打打殺殺,太白金星十分沉著地講道:“以老臣之見,凡間的事情還是讓凡人自己解決。”

受到駁斥的託塔李天王不滿,心想,“該死的老頭,不要老是與我作對,走著瞧,你讓我不舒服,我也讓你不痛快。”

這是心裡話,怎敢同著玉帝及滿朝文武大臣講出,只好憋氣地搖了搖頭,再次瞪一下眼睛,退回到原來的位置,從此,落下了文武不合,相互阻撓、明爭暗鬥。

這時二郎神見他們文武僵持,趕緊向前解圍道:“實在不行,臣願再跑一趟,象柘縣那樣統統‘柘’下去淹死。”

玉帝搖了搖頭,心想;統統‘柘’下去淹死也不行,全‘柘’下去,沒有人了,我這個玉帝還怎麼當?

這時金鑾殿上,一片鴉雀無聲,正在為難之時……

還是太白金星上前發話:“萬歲我主,臣認為採取對付柘縣惡霸的辦法也不行,可單kao凡人自己解決有困難,理應派天神到下界扶助收拾慘局。”

“准奏!”玉帝正在著急,聽了太白金星所奏,想了想,這倒是個好主意,點了點頭,不緊不慢地問太白金星:“派誰去呢?”

太白金星琢磨了一會兒,用手捋著鬍鬚道:“臣保舉一人---文曲星。”

玉帝聽後點了點頭,遂問滿朝文武大臣道:“眾位大仙有何不同意見?”

眾位大仙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一致向前齊聲高呼:“臣等一致同意,文曲星下凡收拾慘局。”

玉帝聽後大喜,命太白金星速速草似一道聖旨。由於事情緊急,太白金星就在金鑾殿上,即刻擬稿聖旨……

當寫到下凡何處時?他停了筆,問站立在身旁的二郎神:“你經常到下界走動,可否有合適人選?”

由於事情比較緊急,突然見問,二郎神未加思索,即向太白金星迴話道:“有!末將當年懲治惡霸“柘”壞人時,認識一位打油的小童,上次路過那裡接受香火,碰到夫人的弟媳,前往她們家走親戚,挺個大肚子,恐怕快要生了。”

“他夫人的弟媳住在哪裡?”太白金星放下手中的毛筆問。

“夫人孃家即是柘縣李原集羅李村。”二郎神楞了一下,想了想,隨口回答。

太白金星拿起筆來,挽了挽袖子道:“好!就下凡到柘縣李原集羅李村。”

太白金星不一會兒把聖旨寫好,只見聖旨上寫道:“此命文曲星下凡柘縣李原集(又叫連寨集)羅李村,二十年後,為某某朝廷的保駕宰相,清清楚楚。”

太白金星把聖旨捲了起來,準備即刻送達出去。轉念一想,再請示一下玉帝,還有沒有其他交代?

玉帝想了想,既然派去天神,總要帶個信物,否則有何委任憑證,即向太白金星道:“把那塊玉璽給他帶上吧!”

“遵命!”於是,太白金星一手拿著聖旨,一手拖著玉璽來到人間。

同時,一起走出的託塔李天王也相繼來到人間,他是給太白金星賭氣,阻撓太白金星的主意實施。

太白金星首先來到柘縣李原集羅李村,他要察看一下地形,轉了一週,點了點頭,此地不錯,坐落渦河北岸,是塊風水寶地。

於是,從袖中取出聖旨和玉璽往外拋去,轉念一想,文曲星出世即抱塊玉璽成何體統,也不太合乎情理,在民間影響太大。

本來玉帝金口玉言讓文曲星攜玉璽下凡,以此為委任憑證,太白金星硬把他拆開,拆開後怎麼辦呢?放哪兒去呢?想了半天,放哪兒都不太合適,只有放到北京城金鑾殿。

這時,託塔李天王暗暗跟蹤,他在豫東歸德府做了安排。

玉璽放到了金鑾殿,太白金星怕以後給主人成就大業帶來麻煩,又前往陝西延安府找到主人交代一番,路過北京城,才把玉璽放到了金鑾殿。

又返回到豫東柘縣,即是一六二二年五月某日夜晚,把文曲星轉世的聖旨拋了出去!

一六二二年五月的一個深夜,文曲星拖著長長尾巴,霎間來到柘縣李原集羅李村,從此,一個小生命降落人間。

起乳名叫李玄,自幼聰明伶俐。十一個月會走路,一歲多一點會說話。四歲在父母的影響下,因父母都是好學問,唐詩宋詞倒背如流。從小勤學好問,萬事總要提個為什麼?抱根問底。

到了上學的年齡,家裡請來老師,起學名李玄,字子鑫,號隱山,他的記性相當好,過目不忘,才思敏捷,老師前面講一遍,他後邊可以一字不錯的背下來。聰明好學,喜歡詩詞,聲律對韻。也常寫一些詩歌,順口留之類的小段在民間流傳。

到了十五六歲志學及笄年齡,才華出眾、文筆流暢,博覽群書。該博三教九流,貫串諸子百家。研究經史道學,陰陽五行,《周易》八卦,天干地支,天文地理,及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博古通今。

到了十八、九歲,即在當地小有名氣,專長數學測算研究,天文氣象學的測算。

數學測算非常準確。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在一家飯店飲酒,酒正酣時,一位朋友問他:“不用繩量你能知道此樓的高度嗎?”

李玄隨口回答道:“可以。”

隨即用一小尺,在地上縱橫丈量,又臥地以木工掉線的方式,眼睛斜視樓頂,在心中一測算,即說出了樓的高度尺寸。朋友們不信,就用井繩實際測量一下,果然不差分釐,周圍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說他是神人。

還有一次,李玄渡河尚未入水,就知道山河流的寬度和水深……

說起李玄的天文氣象學測算,開始有一老農不相信,在一個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的早飯後,老農早早把自家麥子,全部拉出攤晒。

這時,李玄路過此地,笑著告訴他:“今天有雨,雨量比較大,不要攤晒了。”

老農不相信,以為開玩笑,把他的話當做耳旁風,搖搖頭,蔑視地笑了笑,繼續攤晒。等李玄走遠,自言自語的回了一句:“大白天說夢話,萬里無雲,怎麼會有雨?”晒完麥子,老農隨即出門辦事去了。

霎那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好像從半空中傾瀉下來似的。這時,老農正在外邊辦事,趕緊往家跑,剛跑到半路。誰知,夏日的雨驟然而作,嘎然而止,來的粗狂,豪爽……等趕家,瓢潑大雨,已經把他的麥子沖走了。同村人都看到了這戶老農的損失。

從此以後,人們更感到他是神人。在當時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收,種莊稼看天氣,就去問他?什麼時間有雨?什麼時間沒雨?由於他測算天氣比較準確,給當地農民做了不少好事。挽救了好多損失。

即因為他的測算準確度高,人們認為簡直是神了,天上的事情都知道,真是活神仙。其實李玄就是活神仙,他是文曲星轉世,人們哪裡知道。

李玄平時性格溫和,平易近人,不拘小節,但他對人誠懇,能言善辯,而且經常引經據典,人們都特別喜歡他,歡迎他,稱讚他。說他能恰會算,前知千年,後曉八百,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越傳越神。乾脆當地人,給他送了個雅號—-活神仙李大仙……

這時,李玄已在豫東大地赫赫有名。

二十一歲那年,正值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陝北暴發農民大起義……

欲知後事

請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