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1小八臘子開會 2套爛泥菩薩
疼妻入骨,總裁今晚有約! 誰說離婚不能 豪門天后妻 天降神曲 七煞女帝 桃華一世 黑暗降臨 曠古爍今·古 神醫狂妃:天才召喚師 網遊之射破蒼穹
第六十六章 1小八臘子開會 2套爛泥菩薩
小八臘子開會
今天一大早,弄堂裡的小八臘子(小孩)統統被居委叫了去,到弄堂裡的生產組(以前是“衛星” 食堂,前兩年關了門)開會。居委請了警察來給孩子上上課,講講節日的安全問題,打打預防針。這是老一套了,每年都這樣。小時候我們看到警察怕得要死(給大人騙的),現在人大了,知道警察只抓壞人,是為老百姓做事的。聽張媽說我們今年是最後一次去開小八臘子會,等年一過,我們就不再是孩童了。
到了會場我們才知上了當,這群孩子也就五、六歲。一打聽,知道比我們小兩歲的都不用來。這肯定是張媽和居委主任串通好了,讓德明和我這兩個搗蛋鬼再受受免費教育(她省力了)。
今天來給我們訓話的是一個老警察,頭髮都花白了,人有點像電影
裡的“馬天明”十分和藹。我就對德明講,要是他碰到小偷,怎麼捉得牢人家。德明點點頭,說警察就要年青的,跑得快還要會打架。不過這個老頭可能是個看門的,接接電話罷了,用不著奔得快。
出乎我們的意料,居委主任竟說他是派出所的所長。他今天講還是老一套,首先他要我們聽大人的話,小朋友之間要友好團結,平平安安過好新年。
然後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他要求大家新年裡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亂穿馬路,更不要在馬路上玩耍。到了陌生的地方要跟緊大人,免得走失,要記牢自家的地址,走失了要找警察。這時居委主任插嘴:“這位小阿哥(她指向我)小時候就走失過,幸虧碰上好心人把他送回家。要是被拐子騙走,那後果不堪設想。” 我想這才是要我和德明來開會的真正目的,把我們兩人當“榜樣”來教育這些小孩。
接下來那個所長要大家小心火燭,不要玩火,放鞭炮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一到大冷天有些小男孩就要玩玩火,這大概是他們的天性。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火,但我和德明則玩出了花樣和水平。一開始,我們從菸紙店買來二分一包的自來火(火柴,前幾年我們叫它洋火),再拿幾張廢紙,在牆角里燒,這是“燒火取暖”。後來我們照著小人書裡的樣子,用磚頭壘起了鍋灶。燒撿來的樹枝和爛木頭,那火是很旺的。德明嫌這樣空燒浪費,便把家裡的銅吊(水壺)放在灶上,這是“埋鍋做飯”。水是燒開了,但那隻銅吊被煙燻得墨墨黑,再加上一頓打。德明家還有一隻酒精燈(他大哥的),要是有機會,德明就偷一點酒精,倒在燈裡,那火是很旺的,像個小火把而且沒有味道,那是“火炬熊熊”。
我們還喜歡燒臘燭。我們花兩分錢從菸紙店買來小臘燭,躲在德明家的小房間(暗間,裡邊放馬桶和雜物),點上臘燭看起書來,這是“挑燈夜讀”。也不知德明從哪裡弄來一些礦臘,我們就把臘溶化了,倒在面油的鐵皮盒子裡,弄根鞋底線作燈芯。有一次,我倆躲在他的床底下,點上自制的臘燭燈,閉上眼睛合上雙手,這是“點臘燭拜菩薩”。
我們正閉著眼念道菩薩呢,臘燭燈燒到了盡頭,那火不死不活地跳動了幾下燈芯就倒下了,燈滅了,隨即冒出了濃濃的蠟燭煙。張媽突然闖了進來,她聞到了臘燭的煙味,就知道我們玩火了。她拿了把雞毛撣子,叫我們滾出來。我從床底下抖抖索索地爬了出來,她不讓我走,說等一會兒要告訴我阿孃。她舉起雞毛撣子狠命地打德明的屁股,德明一聲不吭,隨她打。打了沒幾下,雞毛撣子竟折斷了。張媽還要拿掃帚,德明嘻皮笑臉地告訴她,掃帚打斷了還要買新的,捨得花錢就接著打,張媽氣得是渾身發抖。
張媽打德明是一定要用家生(什)的,也就是兵器。要是直接用手掌打,到頭來受苦吃痛的是她自己。張媽雖然是農村來的,但她從未種過地,一般家務重活的也沒幹過。她拿手的是蘇繡,所以兩隻手雪白粉嫩,而德明的皮卻很厚很硬,關鍵的是德明天生的不怕疼,疼不怕。幾個巴掌打下來,她自己手上全是烏青,要痛上一個禮拜。她常用的是雞毛撣子和掃帚,拖把太重,她揮不動。有時也用過柴爿,因為她要打斷德明的腳骨。但幾次試下來,德明的腳骨沒打斷,柴爿倒斷了好幾根,德明是天生的硬骨頭。
這時他大哥回來了。他叫張媽歇一歇,由他來教訓德明,二哥當幫凶。他把德明的褲子全扒了下來,再把帆布皮帶解了下來。“啪”的一聲,他的屁股就狠狠捱了一皮帶。只見德明咬緊牙關,臉脹得通紅,死也不肯討饒。幾下皮帶抽下來血印子就出來了,白花花像蝦仁一樣的從皮裡翻了出來,這就是皮開肉綻了。我在一旁求張媽放德明一馬,並向她保證我們決不再玩火,還把自己的臘燭燈交給了她,可張媽不為所動。我就對她說也有我的一半錯,讓我替他挨幾鞭子。德明聽了卻大叫:他要一人做事一人當,要張媽放過我。這時張媽輕聲地要我叫德明認錯,她知道德明只聽我的。我知道德明最講義氣,就要德明趕快認個錯,要是張媽向我阿孃告發,我也逃不脫一頓毒打。他想了想,就向張媽保證不再玩火了,他大哥才住了手。
現在想起這頓毒打我屁股還會隱隱作痛。當然,對“水火無情”這句話的理解也大大地加深了,也可以說是相當深刻了。這時我聽到居委主任要德明給小朋友們講幾句。德明的故事十分引人入勝,就像蘇州說書一樣。看看他講得差不多了,我就拍拍他屁股,意思要他剎車。他誤解了我,扯著嗓子對那些小孩嚷了起來:“你們要玩火,當心屁股打爛脫。”說得大家都鬨笑了起來,德明卻一點都不在乎,他臉皮厚。
套爛泥菩薩
小八臘子會開好,我們就叫了小黃和大銘到馬路上去套爛泥菩薩。
這幾天,馬路兩旁的人行道上冒出了好幾個套爛泥菩薩的攤子。雖然離過年還有好幾天,我們還沒拿到“壓歲錢”,但口袋裡卻有了相當數量的積蓄,手頭也活絡起來,所以我們四個就想去那裡試試自己的手氣。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幾個總要玩玩套圈,心甘情願地掏出幾個小角子(一分、兩分),獻給那擺攤的,換回幾個和小碗口一般大小的藤圈圈(一分兩個),去套那些爛泥菩薩,套中了,這東西就歸自己了。
除了德明,我們三個從未套中過,錢算是白白地送了出去(不然的話,那擺攤的吃什麼)。德明“眼火”好(瞄得準),這都是他從打彈子、彈橡皮筋、盯汽水蓋子、飛刀等遊戲中苦練出來的。 以前他套中過好幾回了,美中不足的是,那些都是放前面幾排不值錢的東西。今年,他特地做了一個藤圈,在地上放了幾個套來的東西,練了好長時間。現在,他的套圈技術在我們眼裡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了,今年他要在我們面前露一手。
一出弄堂口,就看見人行道上有好幾個套圈的攤子。我們先走馬觀花地到各個攤頭看了看,想選一箇中意的再套。其實,擺在地上的爛泥菩薩品種大同小異,他們的藤圈也一般大小。聽這些擺攤人的口音,他們應該是同鄉,趁農閒時,成群結夥地到上海來,擺個攤,從小朋友那裡賺點外快。因為這種攤子,只有在過年前後才能看到,平時沒有。
最後,我們來到了一個人較少的攤頭前,那攤主立刻笑臉相迎:“小朋友,來幾個試試運氣怎麼樣?”我們沒有立刻買,而先是打量起地上的東西來。它們是按照大小,價值的高低,從小到大,由低到高,一排排地放著。前面幾排都是些小東西,第一排是倒放的瓷器杯子,後面一排放著瓷器小狗、小貓和鯉魚跳龍門等,第三排才是小人人和無錫大阿福。那些值錢的、很好看的彩色人瓷像都放在最後幾排。有西遊記人物、關公、嫦娥奔月,還有觀音菩薩、四大天王和一些我們叫不出名的天上神仙。他們有胖有瘦、形態不同、神情各異,生動無比,我們統稱這些為爛泥菩薩。
這些獎品一目瞭然,吸引力確實很大。一些經不住**的小孩,當然也有大人,一次又一次地掏出錢,塞給那擺攤的,換回一把藤圈,滿懷希望地玩了起來。我們看了一段時間,竟無一人套中。別看第一排的杯子離投圈的白線只有一米多一點,但要套中它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更不用說後面幾排的大菩薩了。
按去年的老樣子,我們每人五分錢,拿到了十個藤圈。
先看德明。他站到了白線後面,定了定神,輕輕地用手腕發力,那藤圈就旋轉著飛了出去。由於是旋轉,藤圈就不會翻跟斗,而是水平地向前飛去,他的目標是後兩排的大菩薩。第一個落空了,第二個也沒成功。到了第三個,他已有了實戰的經驗,那藤圈飛出後,竟套中了那菩薩的頭。圍觀的人已叫起好來,那擺攤的也嚇出了一身冷汗。說來也怪,眼看這藤圈就要落了下去,但它碰到了菩薩肩上的什麼東西,竟一下子反彈了出來,大家發出了一陣陣的嘆息聲,這藤圈的彈性也太好了。
到了最後幾個,德明不敢冒險了。他瞄準了第三排的一個小瓷娃娃,輕輕地丟擲了藤圈,這下他如願以償,那瓷娃娃歸了他。
接下來是小黃和大銘,和往年一樣,他們的運氣不佳,無功而返。最後是我,經過幾輪的觀戰,我已總結出了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我決定只套前面兩排的東西,在投出第八個藤圈時,一個杯子就屬於我的了。老實說我根本不在乎這隻杯子,主要是想顯示一下我的本領,再就是氣氣那個擺攤的,讓他破點財,我們小孩的錢不是那麼好賺的。
我們正要離開,只見曉萍、麗華、她大妹和小弟正好從弄堂口出來。麗華老家的人送來了一麻袋花生,昨天麗華炒了一晚上。今天她想叫我們幾個去嚐嚐,一問我阿婆,才知道我們在這裡,她們就趕來湊熱鬧了。我知道,麗華家有一袋炒花生瓜子用的沙,與炒貨店的不同,這沙不僅極細而且有點白白的,麗華說這是老家捎來的。一到過年,這袋沙就派大用場了,隔壁鄰舍都來借。由於炒的東西多了,那沙也有了一股香氣,所以麗華炒的花生和瓜子比南貨店買來的都好吃。
麗華小弟見到我們,就飛奔過來,嘴上“德明阿哥”是叫個不停。今天,他穿了一件新棉襖,頭戴一頂東北皮帽,腰間還插了扯鈴的棍子,粗看上去像個小土匪。
德明今天很大方,把套來的瓷娃娃送給了麗華大妹。他不敢給麗華,怕自討沒趣。我也順手把杯子給了小弟,想不到這小子眼界高,看不上它,卻伸手向麗華要錢,他也要套。麗華沒辦法,只得給他兩分錢。德明也隨即掏出了兩分,見德明這般,我們三人也只好各拿出一分,做做阿哥的樣子。
十幾個圈在他手中一分鐘都不到,全給他扔了出去。不知道是他功夫好,還是運氣好,竟套中了一個無錫大阿福。那攤主馬上拍他的馬屁:“這孩子長得肥頭大耳,大耳有福,洪福齊天。大阿福給他套去,是他的福氣。”
聽了這話,曉萍掏出五分錢:“就衝他的吉利話,再來十個圈。” 見曉萍拿錢,我們只好再湊。麗華不肯,說玩玩就可以了。可小弟卻一語驚人:“讓我套,今天我要發財了。”
德明在一旁指點:“套後面兩排,都是些值錢的。”
小弟咳了幾聲,把插在腰間的兩根木棍拔了出來,交給了麗華。他閉上眼睛,嘰哩咕嚕也不知道在嘮叨些什麼。只見他睜開眼睛,開始套了。這次他不是一個一個拋了,而是四、五個一扔。這小子扔起來眼睛眨也不眨,瞄也不瞄,反正不是他的錢。說來也怪,第二批藤圈丟擲後,那關老爺就是他的了。這引來了一片叫好聲,不少大人都圍了上來。我對德明說,小弟這樣拋是有道理的。
最後一下,他把手中的六、七個圈一下子全扔出去,毫無目標。那一個個藤圈從天而降,就像西遊記裡天上神仙套孫悟空的金剛圈。其中一個套中了一個大菩薩,這個藤圈剛要彈出,就被後面一個壓了下去。這戲劇性場面,把旁人都看呆了,又是一片歡呼聲。那攤主頭上都冒出了冷汗,這兩個菩薩,至少值二十元,看來今年冬天他算是白做了。
那攤主用一根長竹竿把散落在一地的藤圈一個一個地鉤了回去。別的孩子也想套,他卻說今天生意不做了,他要回去請個財神菩薩。我們這才知道,小弟套到的是財神菩薩。一聽到是財神菩薩,小弟上前就去抱它。那關公叫麗華拿著。我們幾個是滿載而歸,喜氣洋洋地去麗華家吃長生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