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6章 權力之鋒3

第16章 權力之鋒3


小小嬌妻要造反 新覆雨翻雲 輕功混異界 虞峭傳 傾國太后 公公偏頭疼 冷麵王子,俏皮公主 我在校園遇到鬼 醉卿心:錦繡傲妃 一起當兵的日子

第16章 權力之鋒3

第16章 權力之鋒(3)

晚清民國道德敗壞,綱紀廢弛,從長時段的歷史來看,是晚清政治頹敗的演變結果,平心而論,風氣轉移,固然難以委諸一人,風氣敗壞,恐也非一人造孽。在袁的父輩一代人中,還有一大批以天下為己任、勤懇為國計程車大夫官員,但到李鴻章就已經不免“公私兼顧”了,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時收受俄國上百萬盧布賄賂,已有鐵證。袁世凱當政,金錢開道,“承其餘緒”,但收錢“賣國”的事,現在還沒有史料支援。相反,有很多材料可證明,袁世凱在對外交涉中,為維護國家利益,不惜得罪同僚。如興辦啟新洋灰公司(水泥廠)時,鑑於開灤煤礦為中英合辦,侵害中國權益甚多,袁世凱力主可以借重德國人技術,購置德國機器,但絕對不許德國人入股。當時的兩江總督周馥說情,袁也婉拒。有的學者論及中國傳統政治制度,說“惡政是一面篩子”,將清官篩掉,貪官留下,此言極有見地,但此種情況,也是世易時移的結果。袁世凱就是經過這“篩子”千淘萬選留下的“精華”,他不遵循這樣的篩選規則,在晚清的政局中就不可能矗登高位。但袁世凱絕對不是一個愛錢的人。他幾十年高官大宦的仕途經歷中,並沒有積攢鉅額錢財(李鴻章、盛宣懷卻在官宦生涯中積累下富可敵國的家財),死時竟然連喪事還要故舊和手下捐錢才能打點得風光一點。

他花錢如流水,氣派雄闊,手面豪華,但都是為了結交籠絡部下同僚和上級,自己並不怎麼醉心於奢靡揮霍。

錢和刀,就是恩威並重。但要真正做到這一條,則非得有天賦不行。

恩從何來,威又何恃?還不都得靠著點天生的威儀和手腕?袁世凱五短身材,圓顱圓臉,腿短身長,實在談不上儀表堂堂,但他雙目炯炯有神,精光四射,尤其發怒的時候,虎目圓睜,的確有讓人肝膽俱裂的氣派。但他很少發怒,平時一臉威嚴,不苟言笑,縱是笑了,那笑容也是轉瞬即逝,絕不會有嫋嫋餘波。加上中年以後開始蓄起兩撇大鬍鬚(據說是學德皇做派),有事沒事往兩邊撫溜著這兩抹“虎鬚”,坐在椅子沙發上,從來都是背直腰挺,雙腿叉開,作騎馬姿勢,像足了關雲長夜讀春秋時的那一副做派。所以無論是行止還是言談,袁世凱的確是威嚴不可輕犯的姿態。

對他看中的人才,除了市恩示好,袁世凱也使出流氓手段。他就是用無賴手段逼迫熊希齡當上總理的。

民國初年,自唐紹儀去職之後,袁世凱攬權越來越厲害,趙秉鈞因宋教仁案辭職後,誰都不願當總理了,因為這總理難當。袁想請張謇出山,張謇極力推薦財政專家熊希齡,但熊也不願趟這渾水,堅辭不就。袁這時候聲稱要組成天下第一的“人才內閣”,對熊是勢在必得。熊希齡當時在熱河都統任內,管著承德避暑山莊這一藏寶之地。那時候對文物管理不是很嚴格,避暑山莊的管理人員往往拿山莊裡的零碎文物做晉升之資賄賂上級,熊希齡視察避暑山莊的時候,大概不免從中拿了幾件文物。袁世凱算準熊在這事上面不會一塵不染,所以特派人去避暑山莊祕密調查,將熊中飽的文物造冊上報。於是袁再請熊到京來“敘舊”。會見時,“恰巧”有重要外賓來見,所以袁世凱請熊希齡暫避裡間辦公室,熊希齡進去就看到桌上隨意攤開的檔案,參劾他“貪汙文物”的密報赫然在目!這一下,熊驚惶失色,手足無措。不一會兒,袁進來拍著他的肩膀,溫勉有加,若無其事地和他商談組閣的事,熊如坐鍼氈,汗如泉湧。左思右想,不得不從,不然,一生名節就毀了。用吳稚暉諷刺汪精衛投日的話來說,“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這麼個向有令名的大人物居然小偷小摸,說出去太丟人。這人丟不起。此後,袁世凱就是拿著這把柄挾制熊希齡解散了國民黨,解散了國會。

上世紀初美國芝加哥黑手黨首領艾爾·卡朋有句名言:“一句好話加上一把槍,比單用一句好話頂用得多。”袁世凱的“錢與刀”之論,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1858 -1919年,和袁世凱同一時代)著名的“胡蘿蔔加大棒”說,講的都是一個道理。政治中總是有共通的人性,因而有共通的規律。人或懷德,或畏威,或兼而有之。既不懷德,又不畏威,這樣的人,只好去當帝王或領袖了。

5.真與假袁世凱對於自己手下的人,除了恩寵、威壓之外,貫穿始終的還是權術。

《容庵弟子記》中記袁世凱在朝鮮治軍時的智計:“有營役入民家食鴉片者,公執而誅之。諸役糾五百餘人,鹹稱有癮罷工,請資遺內渡,將見公,公戒衛卒多備刀索,至則縛而誅之,諸役旋散去。吳公聞之謂公曰:果能盡殺之乎?公曰,惟田橫之徒能同死,烏可律諸役,示怯必來,示威必散,果來,擬盡縛之,按名訊問,認癮者立誅,不認者釋之,不過戮一二人,餘皆不必認矣。吳公歎服曰:真應變良材也。”因為他對這些人的心理摸得熟透,知道他們的弱點,所以他能利用他們的弱點震懾之。

庚子事變之後,宮中器物陳設大多被毀,袁世凱陛見的時候,慈禧太后念念不忘的就是這事,要他趕緊籌款來置辦宮中物品。袁世凱當時也是財困民窮,因為庚子賠款直隸攤到的份額是各省中第二多的。但他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這正是討好那拉氏的好機會。回到直隸,庫中實在無錢,他就召集藩、臬、司、道等官前來商議,說是要暫時借用一下他們的私人款項墊辦,以後再陸續歸還,這些人當然一個個哭窮。袁世凱一時作罷,但他不動聲色地派人去天津票號裡,想辦法把這些人的存款數目全套了出來,一共約有一百餘萬兩。過兩天,袁世凱把原班人馬再召集起來,和他們說了大致經過,然後說:“這些票號的掌櫃太可惡,竟敢冒用諸公名義來招搖撞騙。為了懲戒這些混蛋,我已經把這些冒名頂替的存款暫時借用了。”

說罷撫須,看著那些面面相覷的官員,止不住的得意。

袁世凱利用然後拋棄熊希齡一事,更可見袁世凱當面一套背面一套的表演天才。解散國民黨之後,熊希齡內閣的利用價值已無,袁就圖謀換個更好使喚的人。某天,袁約總統府祕書長張國淦談話,希望張國淦去勸熊希齡辭職,理由是“(國務院)只說話不做事,財政更無辦法,總理應該辭職。或他先辭財政總長,再辭總理一職。你與總理是舊交,可以去勸說他一下。我不是強迫他下臺,是他辦不了!”張國淦推脫道:“這等大事,如何輪得到我這局外人來置喙?”話未落音,國務院陳祕書長來了,袁不經意地問,“這些天總理都辦了些什麼事?”祕書長說,總理頗有退意。

此時,袁居然作張皇不安狀,連忙說,“總理如何能退?我意中無別人,總理務要安心辦事。”一旁的張國淦只覺毛骨悚然。袁想推倒熊內閣,但決不想給人一個他拋棄熊內閣的看法,而希望別人以為是熊希齡自己做不下去了。

袁世凱就是靠著這等神出鬼沒的權術,將周圍的人擺佈得服服帖帖。

他實際上不知不覺玩弄手段已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這種手法使得多了,他周圍的人每天不免戰戰兢兢,人人自危,只好看在金錢、權勢的**上去跟隨他,對他的厲害越來越怕,對他的感情就日漸消融了。

他的愛將馮國璋就是被袁世凱的權術耍得害怕了,不敢再跟他玩下去。

馮國璋是不贊成袁世凱稱帝的。1915年5月,他特意從南京到北京來探問袁是否有稱帝的意思。袁世凱一眼看穿馮的來意不善,整肅面容說:

“華甫(馮國璋字),你我共事多年,情同一家,我不妨向你講明我的心思。我決沒有做皇帝的打算。我袁家向來沒有活過六十的人,我今年已經五十八,即便做皇帝,還能做幾年?何況我現在的權力、榮耀比皇帝還大。

做皇帝無非是為子孫打算,但是你看,我大兒子是個瘸子,二兒子是個名士,整天與一幫荒唐文人混在一起,三兒子是個土匪樣的,不通時務。其餘的子孫這樣小,有誰能當此重任?你儘管放心,我不當皇帝!”可是,袁世凱當晚回內室,氣咻咻連聲說:“馮華甫豈有此理!馮華甫豈有此理!”

心中對馮的逼問憤恨不已。他大概以為自己待馮不薄,他怎麼不幫自己做皇帝,反而勸自己不做皇帝呢?馮國璋倒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回去就向報界談話,說眾人對於袁帝制一事皆是誤解。

可是後來帝制風聲越傳越緊,馮又不放心了,他力邀梁啟超一起去新華宮探問兼勸說袁世凱。馮對梁說:“我辯說之辭遠不如你,你的實力不如我,一定要你我同去,你反覆開導,我隱示以實力為後盾,這樣恐怕千鈞一髮的危機可以得免!”梁啟超正求之不得,於是花一天一夜功夫,祕密起草了諫說的綱要,絞盡腦汁想出來總有幾十條,凡是還算一個理由的都列上了。等到二人聯袂到了新華宮,袁世凱聽到二人到了,喜於顏色。

酒過三巡,梁正要起立陳說自己的“諫說大綱”,袁世凱擺擺手笑著說:

“二公此來之意,我非常瞭解,是想諫我不要做皇帝。”頓了一頓,“我反問二公,袁某欲做皇帝的話,究竟是想做一代皇帝而後絕種呢,還是想做萬代皇帝而綿延無窮?” 梁啟超和馮國璋都愣在那裡,接不上話來。袁世凱又笑著說:“除非傻瓜,自然要做萬代天子!”說完,面上忽有戚色,喟然長嘆一聲說:“我有豚犬(指子女)二十餘人,我將他們盡數喊出來,列於二公面前,任公(梁啟超),你最善知人,我就託任公代我選擇一子,可以繼立為皇帝的,可以不敗我帝業,不致連累掘我祖墳的——任公,等你選出來後,我再決定稱帝。這樣的話,或許可以稱帝兩代!”梁啟超與馮國璋四目相對,嗒然若喪,懷中千言萬語,竟一字都說不出。這時候袁世凱諸子環立在側侍宴,小的還要奶媽抱著。袁世凱忽然變悲痛之色,說:“我這些兒子,沒有一個象我的,沒有一個不是庸懦紈絝,然而哪個父親不疼愛兒子,我雖然怒他們不爭氣,然而還是不願因我造孽害得他們以後給別人做魚烹殺啊!我百年之後,敬託您二位好好護持他們!”袁世凱都說出“託孤”的話了,梁啟超和馮國璋還有什麼好說的?到他們辭出的時候,連“帝制”一詞都沒有說出口。

可是幾個月之後,袁世凱竟然宣佈接受帝制了。聞得這一訊息,馮國璋內心羞怒交加:自己枉為一世英雄,被袁世凱耍得團團轉還矇在鼓裡!

而且以袁之為人,既然對自己這樣諱莫如深,一旦帝制成功,自己恐怕難以立足。所以對袁再也沒有親近敬愛之心,只有憎惡、害怕之感了。袁世凱稱帝,竟先把自己賴以成事的左膀右臂馮國璋、段祺瑞都得罪了,他怎麼能夠成功呢?

古書記: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汁不下。干將妻莫邪問計,干將曰:“先師歐冶子鑄劍,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入爐中,鐵汁出,鑄成雌雄兩劍,雄為干將,雌為莫邪。 權力就是一把劍,權力越大,則劍鋒越利。袁世凱手握天下權柄,他耍權弄權的技藝,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當最終他無力自制,無力再揮舞這鋒利寶劍的時候,他自己就不得不為這權力之劍殉葬。

4747北洋新軍手槍和大刀的單兵武器搭配。

北洋軍身兼新與舊兩重性,新在武器裝備、操練方式和戰略戰術,舊在兵員思想上,士兵來源多為貧苦農民子弟,老實憨厚,服從權威,易於用金錢籠絡,且不會像武昌新軍那樣,受民權思想影響,使袁世凱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權威,軍中甚至擺設其長生牌位,每日供奉。與曾國藩招募湘軍多使用子弟兵相比,北洋新軍更加落後,但極易統領。這是袁世凱的統兵之道,而在操練方式上則借鑑德日等國,治軍嚴整,所以這支袁氏私家軍,能打但是不會叛。

可以說袁世凱是北洋系歷來統兵最高明的,這支軍隊是他問鼎民國的後盾和資本。

北洋軍操練場景485049515249▲49時任外交次長的曹汝霖,50為外交總長陸徵祥,51為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底圖為日置益遞交給袁世凱的“二十一條”原本,跟原本相比,可以說,袁簽訂的“二十一條”已經是潔本了,但是歷史往往就如這一張張臉孔,人們只看到死板的一面,卻往往忽視了真性情的一面。

52“二十一條”簽訂現場。1915年5月25日,“二十一條”簽訂,左起為北洋政府外交次長曹汝霖,外交總長陸徵祥,祕書施履本;日方人員包括參贊小幡酉吉,駐華公使日置益,書記官參贊高尾。當歷史定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在這張合影背後交雜著多少針鋒相對和國恨家仇,而後人卻只給這張合影賦予一個意義,那就是——喪權辱國。

53最終簽訂的“二十一條”文字,54袁世凱批准二十一條的文書。“二十一條”成為袁世凱政府最大的汙點之一,在外交上遭遇重大挫折,然而,這只是權力這柄利刃在袁世凱身上切下的一道傷痕而已,權力之鋒所及,不僅有毀和譽,更會有血與火。

535455趙秉鈞,56熊希齡,57張國淦,58楊以德,59徐世昌,60唐紹儀。

袁世凱精於政治,更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袁世凱一生都在不斷地發掘人才,鞏固幕府。在朝鮮有唐紹儀等歸國留學生輔佑,在天津,有趙秉鈞、楊以德、徐世昌、詹天佑這類出色人才,在總統位上,他更懂得了籠絡熊希齡、張國淦等各方人才,為己所用。這些人在今天看來,無論哪一個,都是實實在在的幹才。

60595857565561京張鐵路通車典禮62詹天佑63646563黃遠庸,64張振武,65宋教仁遇刺後的照片。

關於這幾起人命事件,黃興曾以一副輓聯“破了案”: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政治的刀鋒上永遠血跡斑斑,受傷的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對手,權力之鋒不認親,黃遠庸案就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