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一二三,木頭人

一二三,木頭人


女皇陛下的現代後宮 對不起,愛上你 繞床弄嬌妻 牛氣沖天 藥王 金絲雀變鳳凰 冷酷總裁替身妻 網遊之我是死神 大替身時代 鬼道之巒山祕法

一二三,木頭人

這個由劉德華唱紅的歌曲最近也被搬上了電視螢幕的廣告內容,大意是一個臉上長了痘痘的少女,變成了一個木頭人,被幾個朋友在旁邊幸災樂禍地大喊“一二三,木頭人”,最後,她用了某某產品,那些痘痘都不見了,她也不再是木頭人了,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青春姑娘。

這些叫人感到莫名其妙、為了一顆新陳代謝的小痘子就大動干戈小題大做的廣告實在叫我感到無可奈何,不喜歡但為了世界盃和義大利聯賽而不得不忍受著它無時無刻的騷擾。相信有同感(痛感)的人應該會大有人在,就象比如每天晚上正是飯口的時候,那個揮舞著高爾夫球杆,對著你說“有問題,找肛泰”,然後一擊入洞的男人,還有那些呵護武裝女人的廣告更是肆無忌憚,不分晝夜地集中轟炸腰以下的部位,“全天候”、“側翼”,不看圖象的話,真以為是在介紹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飛機。

其實,就象黃集偉先生所說,這些像“沒什麼大不了的”的廣告創意,實際上就是個段子。有些民間和網上的段子被一些相聲和小品不斷剽竊,再用藝術的手段加倍地宣傳和放大,火暴便在意料之中。相比之下,有些詞語被濫用便是出於商業的考慮和需求,比如“綠色”,幾乎除了帽子的生產商們不會使用之外,別的一些食品或者建材都會跟它想方設法地扯上關係,目的無非是想告訴消費者:我們的產品無公害,純天然,可以放心使用。

但廣告是不能綠的。不管是飯店開張,僱一幫人連吃三天以聚人氣,還是拍賣會上替拍主叫價的人,都得是紅的,‘紅’即‘火’,這些都是托兒。有人曾親眼在一個新聞釋出會上看到,一個記者站起來提問題,發言人說:“這問題你看一下新聞稿,全在上面了!”會後主辦者找到發言人,“這是咱僱的托兒,怕冷場。給了500塊錢呢!”這是“會托兒”。

就象這些無處不在的“托兒”們一樣,他們都被滲透進了各個行業,醫療行業也不例外,在其中,他們叫做“醫托兒”。我曾聽說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就是如果你去某個醫院看病,便會有人過來“好心”地幫你掛號,甚至直接跟某專家聯絡,報酬是很少的數目——如果你相信了,那麼接下來你兜裡花在看病和愛藥上的錢很有可能有一大部分都得歸他,沒辦法,人家是托兒。

托兒倒也不怕,不管是不是陳佩斯的話劇裡那種托兒,就看病而言,只要能真正找到好的專家就行,就怕是花了錢,最後還得上了當。

套一句廣告詞,“各位,您小心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