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6 前山梅鹿後山狼兩個結拜在山崗

6 前山梅鹿後山狼兩個結拜在山崗


極限作弊器 守到擒來 世道心魔 只想你幸福 暗夜狩神 海神 新手主神闖無限 綜漫之縱放的血色葵櫻 魂煉蒼穹 全球首檔同性相親節目

6 前山梅鹿後山狼兩個結拜在山崗

滾橫爬順《紀實小說:六》

其實按當時的情景老五家不一定比我們家有錢,老五的錢是土地,而我們家的錢是貨物。那麼“土改時期”的成分是怎麼劃分的呢?實際上主要是指土地的多少。

最高的成分是地主、富農、上中農、中農、下中農、貧農、赤貧七個等級。“土改”運動初期比較混亂,而這些成分也沒有具體的劃分,鬥爭剛起來土地多的就一起鬥。關鍵是鬥地主和富農藏起來的錢財,說少了打,說多了拿不出來也是打,只打的你胡說八道,懸天摸忽雷的亂七八糟的說。

一個區的區長就可以掌握這些人命運。區長筆一揮這個人就會被打死。後來村裡幹部也不上報,在下面想打死誰,就打死算了。民憤極大的地主惡霸肯定是死罪,有普普通通的沒有什麼民憤的富農和上中農也被打死,這就不正常了。

真真到後來落實時,老五家也不夠“地主”的資格,像我們家就被評為“中農”。實際上我們那裡被掃地出門的就是“富農”和“上中農”。將他們統統從居住的家裡趕到了他們原來放柴草的園子裡,或隨便找一個地方把你安置在那裡。

我們家沒有遭此厄運,就是佔了沒有去買更多的土地。就在爺兩個在為當時沒有走錯路,而高興後沒多久的一九五二年。開始在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者中開展了“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財、發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當時父親是我們家鄉商聯會會長和政府參議員。而父親在經商之時,肯定是有“偷稅漏稅”的情況,要不一個商聯會會長,又是政府參議員不會被逮到牢房裡去。經過查證想來我父親一生也是個膽小怕事的一個人,“偷稅漏稅”也不是太多,補繳以後在牢裡住了二三個月就放了出來。

父親出來以後,就以快刀斬亂麻的動作將店鋪和貨物,給三核桃兩棗的就送給了別人。想想那也是一筆不菲資產,而父親這

一次有了遠見,也沒有等到以後的公私合營,也就沒有戴上“資本家”的帽子。

父親在處理完店鋪以後馬上打道回府,回到老家種地去了。父親從來就不是安份種地的人,回來沒多久又拿起了石匠和瓦匠的傢俱走南闖北去了。以至於我“滾”出來的那一刻,睜開的第一眼並沒有看到我的父親。父親出去以後也給家裡留下一個後患,好幾布袋的東西藏在家裡,使家裡人坐臥不安,看來什麼東西都要適可而止,太多和太少都不怎麼樣,少了心裡不痛快,多了也是亂擔心。

我父親年青是就是我們哪一帶有名的匠人,經他手鍛的石頭一塊一塊的砌在牆上,鐵片從石頭中間伸不進去。給一塊石頭能給你琢出一隻獅子來,或者給你刻出一塊石牌來。一堆磚頭會給你雕刻出一座漂亮的天地小閣樓,青磚藍瓦,四梁八柱,飛簷滴水,獸頭寶鼎,再來一幅對聯:“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川。”橫批:“天地”。

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期,我父親和哥哥要改造一下我家的舊門樓,用了四塊大石頭,三塊當地基腳石,有三米來長,三十公分厚,五十公分寬。算起來每塊重量大概在五六百斤。

當時真是窮的要命的非常時期。門樓的基礎是很不錯的了,兩塊刻花的石頭迎風門腿子。門上邊父親和哥哥在兩支木棍上綁上磨石,整整磨了一個冬天的牌匾,起光發亮,黑底白字的“吉祥如意”。兩邊有兩隻喜鵲站在梅花上,四周的雲盤花透著祥瑞。

就是有一點美中不足門垛子用的是土胚,顯得整個門樓不倫不類。要是有錢用上青磚,留到現在也是一件藝術精品了。

父親出去後到過北京參加過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去修過嶽成水庫,再後來就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到過很多地方。在我從小的記憶裡,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他。

這一年我三歲了,三歲的孩子應該會跑了,唯一記住的是在母親懷裡撒嬌和吃奶,夏天

裡母親拿著蒲扇為我捻蚊子,冬天裡母親早早的坐到被窩裡,暖和了再將我抱到懷裡。我坐在母親的兩腿中間,愜意的聽著母親那古老的歌謠:

(一)“正月說媒,二月娶,

三月得了個小兒郎,

四月會爬,五月走。

六月叫爹又叫娘。七月南學把書念。

八月就作好文章,九月上京去趕考。

十月中了狀元郎,十一月騎馬回家轉。

十二月三十就死亡,這個說狀元死的苦,

那個說狀元死的傷,一輩子沒有喝過餃子湯。”

(二)“一人一馬一杆槍,二郎擔山趕太陽。

三郎哭活紫荊樹,四人四馬去投唐。

伍子胥邊關保太子,鎮守三關楊六郎。

七郎死在芭蕉樹,八郎探母轉回鄉。

九里山前活埋母,十將英雄數霸王……”

(三)“前山梅鹿後山狼,兩個結拜在山崗。

狼有難來梅鹿救,梅鹿有難狼躲藏。

躲藏到的山崗下,闖到獵人槍口亡。

教人別把狼心操,狼心狗肺不久長。”

(四)“前朝有個二大賢,兄弟二人讓江山。

兄讓弟來弟不坐,弟讓兄來弟不擔。

東華門逃出大太子,西華門逃出二大賢。

無處逃來無處走,二人逃往首陽山。

首陽山上同見面,兄弟抱頭哭皇天。

飢了用上松柏子,渴了用上清水泉。

老天爺不住鵝毛片,凍死二位首陽山。”

母親一首一首的“哼哼”著,我一首一首的聽著。大了以後慢慢的來領會這些歌謠,講英雄的、講朋友之間的、講兄弟之間的、講為父報仇的和笑話的無數個這些民間流傳的東西。無不在幼小的心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聽著這些美妙動聽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民間小調,直到我睡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