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56牛犢撒歡到天邊 騸牛錘破陰囊腫

56牛犢撒歡到天邊 騸牛錘破陰囊腫


都市至尊高手 八卦修真界 御繁華 極品二小姐 我的野蠻管家 獄仙獄死 靈臺妖神錄 鴻蒙心尊 奉子成婚:妖孽王的寵妃 聖櫻學院:王子的專屬甜心

56牛犢撒歡到天邊 騸牛錘破陰囊腫

滾橫爬順(紀實小說:五十六)

牛在剛生下來的一二年裡象瘋了一樣,有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牛犢撒歡撒到天邊”。牛犢在最初的一年多的時間裡,要不是老牛時常管理和召喚,單憑人的能力是很難將它管理住的。

說起來老牛對牛犢的呼喚是很有意思的,牛犢有時會跑到幾里以外也是常有的事情,不管跑多遠老牛“哞哞”一叫,牛犢會乖乖的跑到母牛的身邊來。不回來母牛會繼續叫下去,直到看見牛犢回來。

牛犢到五六個月大時,就要上籠頭。牛籠頭和驢的籠頭不一樣,驢的籠頭在供銷社有賣的,買籠頭還帶著韁繩。用白色、綠色、紅色的線繩編織的帶子。製作的驢籠頭買回來,往驢頭上一套就行。

而牛的籠頭就要自己製作,做兩塊木板兩指來寬,中間略微向後彎一點。上下和中間鑽三個孔,上下孔裡穿兩根繩子,套在牛頭的前面,中間孔裡穿上牛韁繩在牛頭的後面。一副牛的籠頭就這樣製作成功了。

太厲害的公牛犢在**之前,還要上鼻記和騸了它,以防過早和母牛交往影響發育。上鼻記時將牛犢的頭用兩扇門卡住,燒紅鐵火柱從牛的兩鼻孔中間烙過去。再用一根短桃木穿過,給牛做鼻記必需用桃木,用其它木頭桃木不好容易感染。用鐵絲拴在桃木上的兩頭,用繩子拴著鐵絲繫到牛頭上,在牛不聽話時就可以拉它的鼻記。

騸牛就更殘酷了,不亞於舊朝代對太監的手術。太監還有是自願的,那些牛沒有一個會同意的。騸牛時要將公牛放倒在地,用木槓子壓住牛頭。幾個人按住牛身和腿,騸牛的人拿著錘過來嘴裡“嘟嘟囔囔”念道:

“不怨你,不怨我!只怨你主家去請我!你到陰曹地府後,不要到閻王爺面前去告我……”

接著將牛的陰囊裡用木板壁住,用大錘將牛的蛋子慢慢給錘碎

,騸罷牛的陰囊腫得像小藥鍋一樣。黑天白天找兩個人牽著牛不讓它臥倒,以防它臥倒時壓住陰囊。一直到牛陰囊腫消了,才不再找人看它。

這種騸過牛叫“犍牛”。而沒有騸過的牛叫“牤牛”,不騸的“牤牛”一般都體格健壯,體型高大威猛,這是為了優生優育,很古老的一種傳統。

牛在一年多後就要訓練它耕田,第一次上套的牛犢只能在兩頭牛的邊上拉邊套,有人專門牽著它跟著走了幾趟以後,在慢慢的讓它用力氣。老牛的脖子上經過多少年的磨練,都有一個力咕嘟。越有力氣的牛力咕嘟越大。而剛剛上套的牛犢子一用力就會痛,一下子會將套在身上的套,又踢又跳的脫個精光。有時也會掙斷韁繩跑的無影無蹤,找半天找一天是常有的。跑了再去找回來,接著再訓練它。

其實調理牛耕田用的是耐心,有不會調理牛的在牛亂踢亂跳時不理會,套盤子歪了也不管。讓套繩磨破了牛犢的力咕嘟,這條牛一生都會留下後遺症。每到犁地拉車,一上套就會磨破力咕嘟,經常見到這樣的牛。好的牛一天就調理的中規中矩。不好調理的牛也不出兩天,越不好調理的牛調理出來後越買力氣。

可惜當年的牛也和人一樣,特別到冬春兩季,山上盡是乾草,那時也不可能餵它們一點糧食。吃了這種一點營養都沒有的草,常有牛臥倒地上起不來。去幾個人用槓子抬著牛,讓他站起來上山吃草去。

到了夏秋兩季就好多了,“老牛吃嫩草”,馬上就生龍活虎起來。犁地耙田也真好在這兩季。那時我也就十七八歲,一年有時和牛相處好幾個月。休息時會找來紅薯秧子,扁豆架子等有營養的草來餵它們。從地裡拾到的玉米棒子,小紅薯手拿著喂到它們嘴裡。牛是很有感情和通人性的,再威武的牛和它相處時間長了,見到你也會過來和你親熱一番。

現在農村裡用

牛耕地耙田已經很少見了。而魯迅老先生提倡的,“甘為孺子牛”的“老黃牛”精神,在社會上也走到被嘲笑和打擊的境地。社會風氣到如此地步,國人是不是也應該清醒了。中國有現在的成就,是無數個“老黃牛”精神,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有的還貢獻了自己的性命,鼓舞著全國人民而取得的。從新提倡“老黃牛”精神,以刻不容緩的擺到了我們面前。

隊裡的地全部犁完後,也就快到春節。這一年的春節過得也還算是熱鬧,天派和地派都組織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來村裡演出。演出的節目多種多樣,也有好多原來劇團裡演員,大家輕易不容易見到的,也隨著各自的派別來了,小節目演的一個比一個精彩。

前面說過有一個節目叫《四個老婆學毛著》,有老婆就得有老漢。也流行一個節目《四個老漢學毛著》。四個老漢頭記白毛巾,鼻子下粘著白棉花,一手拿菸袋一手拿毛著,彎著腰將拿菸袋的手背在身後,走上臺來。唱起來很象父女《逛新城》的腔調。只可惜粘在嘴上的棉花,一頭掉了下來,怎麼按也粘不上去,大家笑著看完了這個節目。

還有一個節目是說一個年青人,在集體的地裡不怎麼賣力氣,下工後路過自留地見有一根茅草,就將布衫一脫說:

“你怎麼長到我的地裡來?看我不把你的橫根刨出來。”

茅草不刨出橫根來,不幾天就還會長出來。這個小戲也很流行,諷刺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入骨三分。

春節過後,天派和地派的武鬥還在繼續,我還在繼續參加著生產隊裡的勞動。秋天犁地時我就牽著老黃牛犁地。不過這一年,我也將村裡能借來的書看了一遍,最早看到的是趙樹理的《李有才版話》、《李家莊變遷》、《小二黑結婚》這些是豎排版,解放初期出版的,紙張也不怎麼好。是我們隊里老會計家裡借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