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視察
我的絕色女房客 前妻,跟我回家 末日之不離不棄 穿越未來之異世小日子 第一政要夫人 綜隨心所欲,想穿就穿 萌寶突襲:暗夜黑帝的鑽石妻 原始戰記 夏墟 十年一刻
第二百七十六章 視察
第二百七十六章 視察
周邊六個村,周恆完成所有願意參與養殖的合同後,時間也過去了半個多月。
這陣子以來,網路上開始流傳一個訊息,某地發現了一個新物種,是魚類,其營養元素非常豐富,具有延緩衰老的功效。
這年頭,科學論文一向不大容易被人關注,即使是期刊,也只是業內人士比較關注,普羅大眾還是更熱衷於娛樂新聞一些。
也不知道怎麼的,這條論文倒是被人注意到了,並且還有了一定範圍量的轉發——估計最起作用的,是那個“延緩衰老”的功效。
現如今,網店裡各種功能的保健品、化妝品層出不窮,號稱“延緩衰老”的也不勝列舉,已經讓人免疫了。
然而正統文學上發表出來的,那就不同了。
至於一個元素究竟是怎樣延緩衰老的,人們弄不太清,但這個結論倒是會看,一時之間,這篇論文就這麼受到了關注,並引起了小範圍內的轉發。
傳來傳去,又有新的專家給予解釋,解釋後又有新的大V再解釋,就變成了典型的添油加醋,被傳得玄乎其玄。
漸漸的,有人知道了傳說中的那種魚,就在龍溪村,並且是某個比較紅的網紅所養殖的。
流傳至最新的說法是,那座湖極其富含營養,所以才能保證那種魚的存活——論文上有寫的,湖裡富含一些營養元素,周邊的流域都沒有。
正因為其獨特性,所以那種魚只在那裡能存活。
於是,一些人又來到了龍溪村。現在的龍溪村正在忙於改造,已經有部分人家的房子改造完畢,可以正式接待遊客民宿了。
以前條件不太好的時候,遊客們都能勉強住下,現在全新升級了,美觀度、舒適度都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來了就等於是度假一般。
遊客們住下後,就找到了周恆,想來品嚐一下傳說中的營養超高的魚。
品嚐是不可能品嚐的,想什麼呢!
周恆剛剛才忙完三代雞養殖合同的事情,就要面對這麼些遊客了。而除了他們外,如陶慧明所言,還有一些生物製藥公司來找他。
如此優質的新物種,自然受到不少這類行業人士的親睞,他們都想有所作為。
目前為止,已經有兩拔人來找過周恆了,個個都帶著非常優厚的條件來找他談,目的非常明確——希望獨家經營。
這種時候,周恆並沒有立即做決定——好東西在自己手裡,那當然是坐地起價,慢慢商量了。
只要他不著急,價錢會越來越高,條件也會越來越優厚。
對於這種局面,他一點也不慌,供需關係倒了過來,現在是別人求著他,他完全可以慢慢來。
三天兩頭有人來找周恆談事情,村裡人當然不知道在談什麼,只以為大概又是哪裡的大客戶,在談多大的訂單了。
對於他們來說,美國的、曰本的大客戶都來過了,來點國內的大客戶,那完全不稀奇,很正常。
越多來客戶,周恆接到了訂單,他們明年的、後年的養殖致富就能繼續幹下去,繼續賺這筆錢。
所以,他們當然是更高興了。
如今誰都知道,養殖業也好、種植業也罷,不管什麼樣的農產品,最關鍵的都在於宣傳和銷售,你沒本事找到客戶,那地裡種出來的東西再好,都沒人問津的。
只有能找到客戶的農民,才能真正的致富。
對於他們來說,周恆能找到客戶,還願意讓全村人跟著他養殖,大家一塊兒賺錢致富,他就是大恩人。
看到一拔又一拔的客戶來找周恆,他們很高興。
周恆沒有急於和哪家公司正式的談,反正先觀望,慢慢再說。而那些慕名過來,想品嚐神奇魚類的人,他都統一回復:現在還太早,還沒到品嚐魚產品的時間。
本來他的計劃就是要再晚些的,等一些魚再長大些了才開始。
今年春上先繁殖了一批,也給它們一些安穩的生活環境,稍後再說吧。
而這段時間裡,還有一件事情也在發生著。
現在離二代雞開始產蛋還有一陣子,就在這時,孫計安的任期快要結束了。
“第一書記下鄉”這個計劃,像他們這種派下來的,每個人都只有一年的任務,任務的最大目的就是扶貧。
這種被稱之為“鍍金”的活動,孫計安也是勤勤懇懇地幹滿了一年。
他的成績單也是很顯著的,龍溪村這一年的變化,可真是太大了。
如今經濟方面,全村養殖已經順利完成,預計每家都會有不小的收入,脫貧有望,而且村裡還在辦旅遊計劃,這也是另一項重要的經濟,如果幹得好,龍溪村就是致富村了;
不止這些,龍溪村的養殖,甚至還輻射了周邊村,真正帶動了周邊經濟,還帶來了幾十個工作職位缺口,將外面打工的人才,成功的引了回來;
文化方面,村裡辦起了藝術學習中心,弘揚了“皮影戲”、“藤編”等等老舊藝術,並大力推動了本省流派的木雕宣傳,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這在很多村裡,是想都不敢想的任務,但是這一年裡,龍溪村確確實實的完成了。
可想而知其中的艱辛。
所以,就在孫計安即將回去述職的前幾天,市裡作為表彰他的工作,也為了鼓勵龍溪村,激勵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於是安排了一場大視察。
龍溪村的進步,已經讓市裡非常驚豔了。
這也是孫計安屢次向市裡請求助力的時候,都能求得通的原因——越是有著成功的可能,越是能拉到援助。
市裡來龍溪村視察,免不了要來看看周恆,看看他這個傳奇的養殖戶,能把養殖事業帶動全村、再帶動周邊六個村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領導們看了看他家的養殖場,又看了看全村後山的蓬勃養殖情景,再看了看周邊村正熱鬧繁榮的開展著承包山地、通水通電、修建雞舍以待養殖的繁榮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