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二十六章 皮影戲

第二十六章 皮影戲


下堂妻遭遇鑽石男:迫嫁豪門 調教我的邪眼式神 異界超級玩家 網遊之無害的咒術師 魔王現役 滄海有時盡 綜魔王的升級之 豪門狂少哪裡逃 重生之我負責愛你 海賊王之我就是這麼叼

第二十六章 皮影戲

第二十六章 皮影戲

直到江曉萱拍攝夠了,才依依不捨的起身,準備回去。

回到村口,江曉萱朝周恆伸手:“來,把小貓給我抱吧。”

周恆一愣,問道:“你還真要把我家小貓帶走?那可不行,這是給我們家抓老鼠的。”

江曉萱:“……”

這個人怎麼介個亞子?

她說道:“不會帶走的,我就抱抱。”

周恆把小貓遞給了她。

剛走幾步,突然聽到一陣二胡聲,然後出現一個悠長的唱腔:

“老天何苦困英雄,

嘆豪傑不如蒿蓬!

不承望奮雲程九萬里,

只落得沸塵海數千重。

俺武松呵!

好一似浪跡浮蹤,

也曾遭魚蝦弄。

呀!看酒旗上寫‘三碗不過崗’,這是怎麼說?待俺沽飲幾杯,問個明白。

酒家!”

聲音蒼勁,唱腔極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感染力。

江曉萱只聽到第一句,就站在了原地,驚為天人,不肯再走一步。

她問周恆:“我們能進去聽聽嗎?”

周恆說道:“這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我們小學老師的家,他現在退休了。走,我帶你進去。”

相信很多村都有這麼個人:他是小學的老師,任教幾十年,某父親在他那裡上小學,其兒子還在他那裡讀小學,父子倆各有什麼特性,那老師都能說出來。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整整全村的兩代人,全都是從他手底下教過來的。

在村裡,他算是個德高望重的老人。

劉老師以前是個民辦老師,負責教語文和音樂,後來興民辦轉公辦,但他資質不夠,轉不了,再後來,取消民辦,他沒辦法,就只好退休了。

其實退休後他還不算老,於是加入了一個演出樂隊,給人家婚禮酒席搞伴奏,再賺點錢。

但婚禮不是天天都有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閒在家裡。

沒想到,他還有這個雅興,在家裡自彈自唱啊。

走進去一看,原來還不止劉老師一個人,另外還有一個禿頂的老頭,是村裡的老何。

兩個人手頭都有樂器。

在他們面前,還有一個臺子,上面有著花花綠綠的紙皮人。

周恆打了一聲招呼:“劉老師,您這麼早,好雅興啊!”

劉老師一邊除錯著琴,一邊抬頭答應他:“周恆,是你啊?我們吃了早飯沒事幹,自娛自樂一下,嘿嘿……你爸的身體怎麼樣了?沒事了吧?”

說起來,周恆父親從醫院回來,他也提著東西去看望過,畢竟家離得不算遠。

周恆跟胡老師熱情的寒喧了一下。

劉老師指著周恆,對老何介紹道:“這是老周家的小子,你還有印象不?”

其實大家都是龍溪村的,但一個住村東頭,一個村西頭,村子不算小,再加上像這樣隔著大年齡差的,如果來往不密,可能就沒什麼印象了。

周恆認識他,因為他有個小學同學,家住他隔壁,小時候經常看到這個人。

但老何就不大認識這個小輩了,說起他父親倒是認得。

周恆提起了他小學同學的名字,老何頓時想起:“哦哦,記得記得,你這小子小時候,還偷過我家的西瓜,紅都沒紅,糟蹋好幾個瓜。哈哈哈……”

周恆頓時赧然。

他們寒喧著,江曉萱趁機欣賞著桌臺上的花綠紙人。

劉老師看她面生,但看著是周恆帶來的,想必是他女朋友,於是熱心地介紹道:“這是我們這裡的皮影戲,我們沒事唱著玩的。剛剛唱的是《武松打虎》。”

地道的本地土話,他教書了一輩子,都沒有用過普通話教。

周恆給她翻譯。

劉老師這才知道,原來姑娘是個外地人。

那作為本地土著,肯定有義務將本地的特色,介紹給這個外地人了。

他指向老何,說道:“老何是我們這一地區的皮影戲傳承者,被返聘到市民俗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當顧問。我們是有時間,自己私下練一下。”

周恆有點吃驚,他小時候去這家人家去偷瓜吃,還不知道他是唱皮影戲的呢。

沒想到現在倒被市裡返聘了。

想來也是,他小時候處在那個時代,正有很多東西已經被淘汰掉,皮影戲也能算是“四舊”中的一種,估計也受到了波及。

其實不只皮影戲,很多東西都被淘汰掉了,都快斷了傳承。很多年齡小的孩子們,只聽說過這麼個東西,但沒有看到過。

周恆沒有弄明白,為什麼老何明明是個皮影戲專家,當時為什麼卻只在家務農呢?

這其中的緣由與遭遇,估計也跟那個時代許多人差不多。

老何這個人現在的打扮很有趣,不剩多少頭髮的腦袋,梳著個大背頭,油亮油亮的,透著頭皮。

身上的襯衣雖然不新,但極為筆挺,下襬紮在西褲裡頭,皮鞋舊而擦得很乾淨。

天這麼熱,手裡頭還拿著個茶杯,要拉梆子敲節奏的時候,就把茶杯擱桌上。

周恆記得小時候,村幹部就時興這樣的打扮,走在泥腿子的村民之間,油然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幹部派頭十足。

但是時隔幾十年,幹部的潮流都進步了,他怎麼還這樣一幅打扮?

周恆作了個大猜想,可能老何還活在幾十年前呢。他認為被市裡返聘,多少算是個幹部了,所以得講究一點派頭。

如今,兩個人都已將年屆古稀,就剩下這點愛好了,倒也挺好的。

江曉萱也對這門藝術很感興趣,拿起一張張顏料鮮豔的小紙人擺弄著,很是驚歎。

她年齡比周恆還小几歲,很多東西根本就沒有見過。

說起來,這一帶倒是掛著“皮影戲之鄉”的名頭,但幾十年沒怎麼見過有人演,周恆這個當地人,都快說不上皮影戲的滋味了。

關於皮影戲,周恆倒是有一些瞭解。

其實全國種地都有不同風格的皮影戲。

傳說最早是出自於漢武帝時期,到唐宋開始興盛,元朝時期甚至還文化輸出,土耳其現在還有皮影戲的分支。

清朝時大概是皮影戲的鼎盛時期吧,但清末世道亂了,朝廷開始打壓。再後來,世道更亂,這項藝術就更加停滯不前。

解放後,皮影戲迎來一陣復興時代,但“破四舊”後,這個行業幾乎消亡。

到了現如今,這些快消失的舊文化,又逐漸被人記起,然後拎出來說加以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