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佛意深體會
梟途之腥風血雨 雲川記 仙俠道 家有修仙妻 御劍仙道 重生之無德嫡女 輪迴遊戲空間 給閻王爺當差 烈火青春part19 罪惡武裝
163:佛意深體會
穆遲意的思想不由飄向她經常坐在菩提樹上的記憶,她需要迫切地轉移注意力,不讓自己對葉覃關注太多。
僅僅是一個半月的時間,葉覃的氣息比穆遲意當初所見的更為平穩內斂,連帶著氣質都帶著難以琢磨的飄渺,似乎一不注意,葉覃就會消失在眼前一般。
這樣的葉覃,讓穆遲意感覺到了兩人之間橫亙的距離,難以逾越。
“的確,你佛修的修為增長了不少,給人感覺也比以前沉穩了不少,準備在這裡呆多久?”
“呆到覺得適合的時間吧。”穆遲意這樣說著,心中卻知道,自己不會呆太久,她還需要回逍遙劍派,她很好奇那個方乾坤。不久前才恢復記憶,對於《乾坤萬里》這本書上僅看的那幾章印象還算深刻,不過依舊不知道他會不會對逍遙劍派產生威脅,潛意識中,她對方乾坤沒有好感。
就在這時,安君寧走來,似乎看出兩人聊得差不多,直接吩咐穆遲意去看書,留下葉覃,似乎和他有話要說。
穆遲意想到他們要討論關於禁制的問題,她絲毫幫不上忙,也就點點頭向自己的客房走去。
安君寧坐在葉覃對面,一開口便提及穆遲意:“你應該發現了她和以前的不同吧?”
“嗯,氣息很混亂,似乎有股邪魅之氣。”葉覃一想到這一點,就不由皺眉。
“看來我努力的成果依舊瞞不住你。”
“能說說小穆身上發生了什麼嗎?”
安君寧莞爾一笑:“等到她願意說的時候,她自然會告訴你。”安君寧當然不會做這個冤大頭,將事情告訴葉覃。
安靜看著還被矇在鼓裡的葉覃,他的心情便不由變好。
“也是,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葉覃不再願意和安君寧說關於穆遲意的話,面前的安君寧看上去只有三十多歲,可是實際上不知道有幾百歲了,請教一詞,也算恰當。
葉覃只有自己一人摸索佛修之路,橙衣、溫文韜和老趙都是仙修,並沒有給葉覃任何幫助,一路摸索過來達到涅槃的修為,不得不說他對於修佛的天賦讓人讚歎,不過他自己依舊有一些難解的問題,遇到了安士集團的大長老,他自然不會再屈尊去詢問別人。
“請講。”安君寧沒有想到葉覃會請教自己問題,但想到穆遲意言辭中提及的這個修士並沒有人教導,來到極樂世界找人請教,也在情理之中。
“貪嗔痴三念由戒定慧三念來除,若是知道其中緣由,甚至其中的因果始末,卻做不到呢?”貪嗔痴三唸的消除,是佛修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葉覃卻如此鄭重其事地問安君寧,倒讓他吃了一驚,轉念想到穆遲意,卻又覺得說得通了。
“你對貪嗔痴三念如何理解?”安君寧問道。
“貪嗔痴三念,說來便是人世間的各種煩惱:貪婪、渴求、痴迷、虛榮、傲慢、狂妄、自大、自卑、虛偽、憎恨、殘酷、煩躁、恐懼、絕望、壓抑、憂鬱、嫉妒、慳吝、追悔、猶豫、愚昧、麻木、無慚、無愧、等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歸納為三大類,便是貪嗔痴。”
“貪——貪愛目標,包括各種不同程度的貪;嗔——厭惡目標,即各種不同程度的反感;痴——對目標的愚昧、盲目、無知,這三種煩惱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當心黏著外境,喜歡物件,想擁有、佔有物件時,叫做貪。
——當心不喜歡外境、排斥物件時,叫做嗔。
——因為不瞭解外境的本質,認為物件是好的,是可以得到快樂的,是可以滿足自己的,叫做痴。
聽了葉覃的解釋,安君寧繼續解釋貪嗔痴道:“煩惱可依其表現的輕重程度分為三個層次:違犯性煩惱——已經呈現於身門、語門的煩惱,最粗重程度的煩惱,變現為身惡業或語惡業。困擾性煩惱——即煩惱只浮現在心裡,還沒有付諸行動。雖然在語言或行為上並沒有表露出來,但內心已經被不良的心理、不好的情緒所佔據,表現為意惡業。”
“其中,最為嚴重的便是潛伏性煩惱——並沒有表現於行動、語言和內心三門的煩惱。即現在沒有煩惱,但並不等於已經完全沒有煩惱,它們只是以潛伏性的狀態存在著。煩惱只要沒有被連根拔除,它就以潛伏性的狀態存在著,是還沒有表現為身語意惡業的潛在性隱患。”
安君寧還不瞭解葉覃,於是解釋完後,盯著他的眼睛:“葉覃,你的煩惱屬於哪一種?”
葉覃本來只有潛伏性煩惱,那麼他便不會對安君寧有這個問題,但是遇到穆遲意後,他的心靈似乎退轉一般,竟然遇到了第二種煩惱,困擾性煩惱。葉覃簡潔回答道:“是第二種。”
葉覃的回答裡似乎有嘆息,似乎有猶豫,安君寧沒有介意,作為大長老,他有責任為大家斷除這三個層次的煩惱,葉覃也算是他們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了,他義不容辭。
安君寧直截了當問道:“是因為小穆嗎?”
葉覃一聽,不由抬頭望向安君寧,他突然覺得自己在安君寧面前,沒有了自己的隱私,雖然不全是因為小穆,但一切皆由其而起,也能這麼說,於是葉覃點了點頭。
他這一點頭,安君寧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自己認為的那樣,誤解了葉覃。
然而葉覃和安君寧兩人卻都不自知,繼續接著這個話題談話著。
“一般理論上,貪嗔痴三念由戒定慧三學來斷除,即修行,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修慧、培育智慧。透過持戒去除違犯性煩惱;透過修定去除困擾性煩惱;透過修慧去除潛伏性煩惱。”
“你遇到的是困擾性煩惱,想要去除困擾性煩惱,就應該修定。定是內心處於平靜、安寧、專一的狀態,培育定的方法叫做‘止’,即止息煩惱、致力於內心平靜。專注於一個特定的目標,就能夠逐漸平靜下來。在進入禪定的時間內,內心不會出現任何的煩惱,甚至連雜念都不會生起。”
安君寧明明什麼都沒有說,只是解釋了一下佛修間眾所周知的常識,只是這麼稍稍一提點,葉覃便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是的,他的內心最近做不到“止”。曾經自己心如止水,卻在遇到穆遲意後一切都被顛覆了,看來,要慢慢恢復到沒有見到穆遲意之前,那麼才能做回原來的自己,做到戒定慧三念。
就在葉覃自以為得到真諦之時,安君寧的話卻又像是一石驚起千層浪:“一切冥冥之中自有註定,也許,穆遲意就是你的劫數,你躲避不了,唯有面對。”
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讓葉覃再也不能確定自己的想法,面對穆遲意?
滿意地看著葉覃一臉糾結的模樣,安君寧沒有再繼續提點,他能夠做到的只有那麼多了,穆遲意這個劫數,不管他能不能度過,他都會囑咐他。
如果沒有度過,穆遲意和他,應該會幸福,如果度過了,也許葉覃能夠走得更遠,更遠……
這兩者,都是一件好事。而他沒有資格去引導他走向哪一面,一切都該由葉覃自己選擇。
葉覃似乎也走出了這個問題,他需要時間消化這個問題,但現在,他還有另外的問題需要提問:“在來極樂世界的路上,見到了一個修士團體不分青紅皁白地殺了不少修士,雖說殺生過多傷天和,一般修士不會這麼做。但是哪個團體根本不在意這一點的修士,越發為所欲為,對於這類人又該怎麼處理?就如你所知,一切諸法,無體無實,非有非真,虛妄顛倒,空如幻化,是故於中無人得罪,無罪可得,誰為殺者而得受殃?”
安君寧聽完不由坦然一笑:“你可知曾經佛修盛行一時之際,有執法劍門一說?”
“不知,此話怎講?”
“十方如恆沙等諸佛世界,六種振動。時,彼十方諸佛世界,一切諸佛現前說法。當時的執法劍門,可是所有佛修所仰望之處。”
“那他們執法的依據呢?”葉覃不由問道,萬事萬物皆有法,可是這所謂的法,又在何處呢?
安君寧笑笑:“諸法如幻化,斯由分別起,是中無所有,一切法皆空。顛倒虛妄想,愚痴取我心,計念我昔愆,所作業中甚。為大逆,殺父母良田,殺羅漢比丘,是為極重惡。以彼惡業故,我當受大苦,沒疑網眾生,聞法悔或除。”
“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我已覺法界,眾惡無所有。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方便度眾生,為解諸疑縛。何處有諸佛,法僧亦復然?父母本自無,阿羅漢空寂。是處無有殺,云何有業果?如幻無所生,諸法性如是。”
“文殊大智人,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馳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雲何殺?”
原來,當初真的有法可依,只是這法中所例諸項,不知萬千修士中,有幾人做到。當葉覃聽到文殊菩薩的所描述諸項後,心中不由一顫,褐色的雙瞳漸漸變得深幽,連很少注意他人外貌的安君寧都見到了他的雙瞳,雙瞳重華,聖人之質,大智之相,相傳文殊菩薩便有重華雙瞳。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