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御駕親征 2
校服的裙襬 都市古武高手 祕製初戀,總裁太薄情 鍊金時代 蓋世英雄 異世無敵藥王 網遊之霜落江湖 大替身時代 奉旨二嫁之庶女棄妃 抗戰之虎頭山大隊
第一百九十三章 御駕親征 2
英宗的此話一出,下面群臣的震驚不下於剛才說瓦刺進攻大明。
最先反映過來的是于謙,立即道:“皇上,不可。 ”
“為何不可?”
英宗有些不悅,道:“難道你認為朕不能親征?”
“臣不敢!”
于謙立即跪下,道:“只是皇上親征,此事非同小可,關係到社稷安危,臣以為應該從長計議,再做決定也不遲。 “
“啪!”
英宗狠狠的一拍桌子,怒道:“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瓦刺打到家門口了,你們要從長計議,現在朕要御駕親征,你們還要從長計議,是不是等到我大明的江上被瓦刺給佔領了,你們才不會從長計議?”
“臣不敢!”
下面的大臣頓時跪倒了一片,齊聲道,現在這皇上那可是龍顏大怒了,誰也不敢去觸這個黴頭,自然全部都跪在了地上,戰戰兢兢的看著正在暴怒中的英宗。
“不敢?”
英宗冷笑道,然後指著跪在下面的群臣,道:“你們還有什麼不敢?哼……!”
說完,騰的一下站了起來,然後一揮衣袖,氣沖沖的出了大殿,把群臣給涼在那裡了。 、
王振有些不悅的看著下面的大臣,不陰不陽道:“皇上要親征,那就親征啊,這幾十萬的大軍保護難道還能出什麼岔子不成?真不知道你們在想些什麼,現在好了。 這皇上龍顏不悅,你們自己好生看著辦吧!”
說完,也一揮衣袖,追著英宗去了。
等上面地人都走了,下面的那些大臣這次慢吞吞的爬了起來,不由的相互對視,而吳庸這時更是冷冷一笑。 道:“於大人,這下好了。 這皇上龍顏大怒,你高興了吧。 哼……!”
于謙也慢慢的站了起來,這英宗不高興也在他的情理之中的事情,對於吳庸地嘲諷,于謙輕輕的先拍拍自己地衣服,然後才淡淡道:“我高興?哼……!”
說完,也不理會吳庸等人。 徑直走出了大殿。
吳庸的臉上頓時有些惱怒,狠狠的盯著于謙的背影,直到于謙離開之後,才扭頭看向一邊鄺堃,不冷不熱道:“鄺尚書,你們兵部的可真出人才啊。 ”
鄺堃對於吳庸的話也沒有絲毫的不悅,只是有些憐憫地看了看吳庸,這才道:“你懂什麼?”
說完。 也把吳庸涼在了一邊,直接走了出去,留下了大怒的吳庸等人。
出了大殿的于謙並沒有因為吳庸的話而有些不悅,對於吳庸這種人他從來沒有打算理會,反而他是在擔心這英宗親征的事情。
這皇帝親征雖說也有,但是那可是不小的事情。 豈能說親征就親征得?最主要的是皇帝親征,某一方面來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不但不能好的行軍打仗,反而會拖累部隊。
而現在地英宗,不過二十好幾,根本就沒有他們的祖父也就是永樂大帝的那種魄力,也沒有他父親宣德帝的那種能力,處理這國家大事現在都是kao王振,什麼都聽王振的,這能不能行軍打仗那還是個問題。
出了宮門。 于謙是腦子是一片的混亂。 剛走了一陣,這才隱隱約約聽到背後有人喊自己。 扭頭一看,喊他地人正是江成志,這才停了下來。
江成志連忙快步走了幾步,趕上了于謙,笑道:“不直到於大人想什麼想得如此的出神?我可喊了不少時間了!”
于謙頓時感覺有些不好意思,連忙道:“江大人,都怨我不好,還望大人勿怪!”
江成志揮揮手,呵呵一笑,道:“於大人也無須介懷,其實今天我是奉王爺的命令過來找大人您的,王爺請大人去將軍府一敘,王爺有事情和於大人商議!”
說完之後,江成志嘿嘿一笑,然後kao近於謙了,帶著一絲神祕,低聲道:“於大人,想必實在為皇上御駕親征的事情煩心吧?”
“什麼?”
于謙不由的一驚,有些詫異的看著江成志,這英宗打算御駕親征的事情那金額剛剛在朝廷上發生的,到目前為止時間也不過才半個時辰,這江成志就知道了,那速度也太快了些吧。
見江成志臉上lou出了一絲詫異的神色,江成志微微一笑,接著道:“其實王爺對於皇上親征早就知道了,這次叫大人過去,不過是想和大人商議一下在皇上離開這段日子朝中地事情罷了。 不知道大人有沒有興趣想知道?”
就算是于謙,這時也忍不住好奇起來,不由得想起了前段時間這三王爺一直再說這瓦刺要進攻大明,而更有甚者在前段時間江狼部隊神祕地消失,而現在聽江成志這麼說,彷彿這一切都在三王爺的掌握之中一樣 ,更有點那種有料先機地感覺。
心中一轉,于謙立即微微鞠躬道:“那有請江大人帶路了。 ”
江成志微微一笑,這情景早就在他預料之中,當下拍拍手,一輛馬車立即追了上來,然後帶著于謙,朝江狼的將軍府駛去。
沒有花多少的時間,二人就抵達了將軍府,跟在江成志的後面,于謙來到了後院,在一棵大樹的下面,三王爺正坐在書前,他的手裡還拿著一本書,正聚精會神的看著。
“王爺!”
江成志先行了一個禮,然後恭敬道:“於大人來了!”
“嗯!”
三王爺點點頭,把書倒扣在了書桌上,然後才道:“於大人,請坐!”
于謙立即行禮,恭恭敬敬道:“寫王爺!”而趁著這當頭,他不由的瞟了一眼三王爺看的書,書名是《三國志》。
這本書于謙也知道,作者是西晉的陳壽,不過對於三王爺看這本書多少有些奇怪。
于謙的表情三王爺都看在眼裡,當下也不點破,而是問道:“不知道於大人看過這本書沒有?”
“閒來無事也曾經看過!”
于謙當下也隱瞞,道:“不過僅僅看了一部分,卻也沒有看完!”
“哦?”
三王爺臉上lou出了一絲興奮的神色,道:“不知於大人看得是那一本?”
于謙立即道:“《魏書》。 ”
然後看看三王爺放在桌子上的那本,道:“要事下官沒有看錯的花,王爺看的這本便是《魏書》吧,在下很奇怪,為什麼王爺會看這一本?”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 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 所以,《三國志》便尊魏為正統。 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 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 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陳壽雖然名義上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 就記事的方法來說,《先主傳》和《吳主傳》,也都是年經事緯,與本紀完全相同,只是不稱紀而已。 陳壽這樣處理,是附合當時實際情況的,這足見他的卓識和創見。 《三國志》總起來說記事比較簡略,這可能與史料的多少有關。 陳壽是三國時人,蜀國滅亡時三十一歲。 他所修的《三國志》在當時屬於現代史,很多事是他親身經歷、耳聞目見的,比較真切,按說是有條件蒐集史料的。 但因為時代近,有許多史料還沒有披lou出來;同時,因為恩怨還沒有消除,褒貶很難公允,也給材料的選用和修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從魏、蜀、吳三書比較來看,《蜀書》僅得十五卷,較魏、吳兩書更簡。 這大概是魏、吳兩國的史料多於蜀的原故。 陳壽寫《三國志》時,魏國已有王沈的《魏書》,吳國也有韋昭的《吳書》可作參考,這給陳壽蒐集史料提供了極大方便。 而蜀漢既沒有史官,也沒有現成的史書可借鑑,蒐集史料就非常困難。 陳壽費了很大氣力,連一些零篇殘文也注意搜尋,《蜀書》才僅得十五卷之數。 《蜀書》中的許多重要人物的事蹟,記載都十分簡略,可見蜀漢的史料是相當缺乏的。 另外,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陳壽也可能捨棄了一些材料,如牽涉到司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寫,只好捨棄了。